笔趣阁>军事历史>纵横西汉>第二百二十章 历史第一大汉奸中行说

历来投降的人不少,被冠以大汉奸名义的人却不多。

中行说算一个,秦桧算一个,再到后来就要数到汪精卫了。

可见,想要当大汉奸,也要有大本事才行。

没本事的人,就是想当汉奸人家也不要。像底层百姓过去,那叫投靠。混的好了,能有点自己的家产好好生活,混的差了就是过去当奴隶。

在西周时期,晋国权势滔天,制霸北方,与称霸南方的楚国共同分揽着天下局势。

同样,在晋国,有那么几大家族把持着朝政。这里面有后来三家分晋的赵氏,魏氏,韩氏,还有当时权势尤在这三家之上的智氏和中行氏。

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对其他大家族的势力赶尽杀绝,迫使那些家族后裔们四处流落,有的甚至隐姓埋名,重新生活。

中行氏源出于荀氏,有些人改回了荀氏。

能保持住中行姓氏的人,都是内心中还有一丝丝野心,想要恢复祖上荣光的人,因此他们这一脉都很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

而中行说因为犯错,被贬为宦官,最终当作陪嫁到了匈奴。

作为世家大族的后裔,中行说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传承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智慧。

到了匈奴以后,中行说迅速得到了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的信任和重用,他提出的几项政策建议,也使得匈奴发展壮大,现在依然受到伊稚斜单于的信任和重用。

……

要找中行说的麻烦,且鞮侯有些投鼠忌器,但是要找找底下几个记账小吏的麻烦,问题并不大。

课税的点,也在一处帐篷里面。

中行说来到匈奴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改进了匈奴的统计制度,每年十月都对匈奴各大部落的人口和牲畜进行一次统计。再依照统计结果,制定发展战略。

匈奴人后来每次出兵,都能有所收获,都跟中行说开创的这项制度有关系。

别的姑且不论,起码在出兵之前,匈奴单于知道每个部落有多少现成兵力,自己的部落大致分布在什么区域,战斗力组织起来才能如臂使指。

中行说在尝试教授匈奴人数学的时候,发现根本就教不会。

倒不是说匈奴人人种不行,智商低,而是匈奴人对数学压根就不感兴趣。

养了一百头牛,和养了九十九头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又何必费劲去较那一块钱的真呢?

有经验的牧民,不用数数,只要朝着山头一望,就知道牛羊的规模如何了。

最终,中行说放弃了教匈奴人数学,而是直接任命汉人归顺来的人,让他们来协助自己完成课税的工作。

久而久之,这些汉人在中行说的带领下,就形成了一股势力。虽然他们还远远达不到影响匈奴政局的地步,但是欺负欺负一些普通人还是绰绰有余。

这些人大错不犯,又有中行说照拂,因此一直过得都很滋润。

匈奴人虽然看不惯他们,却也不愿意去招惹他们,只是处处提防而已。

时间久了,这些人在匈奴人身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把目光盯到了刚刚归附的汉人身上。

汉人常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殊不知这些人心里想的却是“坑你没商量”。

他们骗人的常用把戏,就是高买低卖。趁着刚刚归附的汉人对环境的不熟悉,自己对匈奴人还处于戒备阶段,利用他们对所谓“自己人”的信任,干着不公平的买卖。有时候甚至可以跟市场价差出五倍十倍地交易。

当被骗的汉人省悟过来之后,他们又换上一副老大哥的嘴脸,美其名曰这是“交学费”。

不过遇到王浩这种能空手套白狼,直接把货物给诓过来的情况,还真不多见。

所以,今天这个课税官心情十分舒畅。

课税的工作在帐篷里进行,帐篷里空间本就不大,站不下许多人。

还有几个人站在帐篷外面等候。

看到且鞮侯过来,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纷纷向他行礼。

且鞮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出声。

看到摆在帐篷门口的一堆兽皮,且鞮侯知道肯定是这家伙了。

且鞮侯冲着帐篷指了指,手下有人直接闯了进去,把课税小吏提了出来。

课税小吏欺负汉人颇有一番智珠在握的模样,在匈奴武士面前却乖得和孙子一样。

课税小吏一出门,看到且鞮侯在那里,赶忙施礼:“见过左大都尉。”

且鞮侯鼻子里哼了一声,指着那堆兽皮,问道:“这是谁的?”

课税小吏道:“是我的。”

这个课税小吏已经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尤其是看到马括和罗杰夫这两个汉人之后,隐约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本想撒谎糊弄过去,又一想自己拿着兽皮很多人都看到了,凭且鞮侯的地位,恐怕只要说了半句假话,立马会跳出一堆人会举报自己。

且鞮侯又问:“哪里来的这许多兽皮?”

周围的匈奴人听到这边有动静,纷纷围了过来,看且鞮侯审讯。

在匈奴地,这种办案方式很常见,甚至是主要方式。

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在现场断案,甚至还有在现场就处罚的。

当场砍脑袋的都不在少数。匈奴人可没有秋后问斩这么一说,空费粮食。

课税小吏见围得人多了,心里也紧张了起来。一边思索着对策,一边应付着回答:“换……换……换来的。”

且鞮侯道:“拿什么换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章 历史第一大汉奸中行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