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纵横西汉>四十一、挂名尚书

显然,马括和黄九兰还没有找到相处的方式,依然处于磨合期。

在之前,他们聚少离多,后来又是长途跋涉的大迁徙,忙碌之中只有相互照料,并没有爆发什么冲突。

俗话说:人闲是非多。

只有闲着没事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些有的没的。

对于小夫妻来说,没有什么是鼓掌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一次不够,就多鼓几次掌。

如果鼓了好几次还不行,那也没啥问题了。

因为大家都累了,也懒得吵架了。

……

早起的马括,神清气爽。

跟罗杰夫和东方朔汇合了以后,三人就上朝去了。

“师兄,不知我们能不能上书?”

马括昨夜想了想野人的问题,觉得还是能和刘彻那里要一个答案是最好了。

然而,马括并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办事流程。

总不能跟后世一样,直接去敲领导办公室的门吧。

想来想去,马括觉得“上书”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事。

东方朔道:“你们都是六百石的官员,当然可以上书。

可是有什么事要说?师兄我也可以代为转达。”

东方朔乃是天子近臣,传个话不在话下。

马括想了想,道:“还是我们自己上书吧。应该通过什么渠道上书呢?”

有东方朔传话,固然是好事。

可是这种事,还是亲力亲为比较好,是以马括拒绝了东方朔的好意。

不过马括的问话,确实逗乐了东方朔。

“小罗不就是尚书嘛?”

马括不禁侧目,看着罗杰夫,罗杰夫则是摆出了一副趾高气昂的欠揍模样。

马括道:“位高权重啊你!”

任命刚下来的时候,马括确实想过尚书和后世的丞相一样。

可这时候,尚书只是跟他平级,一个六百石的令丞,地位还要在少府之下,还以为这时候的尚书跟后世的尚书不同呢。

没想到这个尚书真的有这么重要!

殊不知,从古至今,除了那几个位于顶端的高官,和封疆大吏之外,官职从来都是看实权大小,而不是俸禄高低。

明朝的太监们,之所以权力那么大,并不在于他们级别有多高,而在于他们手握批改奏章的权力。

当然,这个权力是来自于皇帝。

他们是代表皇帝在批改奏章。

同理,少府是皇帝的私人大管家,那么尚书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了给皇帝管理奏章的官职。

正常的奏章,依然可以通过丞相,御史大夫的渠道往上递送,最终汇总到少府尚书这里。

但是如果可以直接通过少府尚书递送奏折,又何必去绕那么大一个圈子呢。

马括不禁感慨道:“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小罗,你日后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了!”

罗杰夫没好气地唾骂了句:“滚……”

“九千岁”,可不是什么好词。

东方朔不明就里,道:“这些话私底下说说便好,小心隔墙有耳,被别人听了去。”

马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赶紧朝四周看了看有没有人。

古代的言论可远没有后世自由。

在后世,自己关住门随便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去公共场合造谣诽谤,不在网络上乱发言论就行。

可是在古代不同,哪怕是自己在家说乱七八糟的悄悄话,被有心人人听去了,就是大罪。

收起了戏谑的心思,几人入了宫。

东方朔去了刘彻的暖阁,马括和罗杰夫去了少府。

进了少府,点了卯,两人无所事事。

虽说给了官职,但是还没正式开始工作。

“马括,罗杰夫,你们过来一下。”桑弘羊唤了一声。

马括和罗杰夫跟了过去。

“陛下专门吩咐过,你们二人先给我当着副手。至于考工和尚书的工作,暂时有人在负责。”桑弘羊算是解释了马括,罗杰夫为什么无所事事的原因。

马括心想:“不给分配任务最好,免得沉沦在无数的琐事之中耗费生命。”

少府里面,绝大多数岗位都没什么前提,不如丞相府或者御史台,可以出政绩。

并且,在少府之中也无法发展自己的势力。

少府里面的人,大多数都是只知道默默干活的人,吴东洲这样心思活泛的是少数。

吴东洲,马括又不喜欢这样的为人。

再者就是桑弘羊,孟贲这种,对刘彻死心塌地的人,更不会甘心去当马括事业的助力。

想到这,马括忽然又想起了霍光,不禁一阵肉疼。

曾经,有一个人才站在我的面前……

“桑大人,现在可有什么工作交给我们?”既然让当桑弘羊的助手,那就好好地当。

只是可惜,罗杰夫那个“九千岁”落空了。

罗杰夫倒是不以为意,本身对权力就不是太感冒。

如果要是一个军职,罗杰夫恐怕就要去争一争了。

马括转念一想:“自己和罗杰夫的军事才能已经崭露头角,刘彻不让自己去军中立功,肯定不是为了珍惜自己。

如果因为爱惜人才,就不敢送上战场的话,那就不会有卫青,霍去病的赫赫功名,也不会有后面的李广利徒费国帑。

那么刘彻是怎么想的呢?”

自从和刘彻见面以后,马括发现了一个“秘密”。

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道理太简单了。

那就是:所有的事,只要站


状态提示:四十一、挂名尚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