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上奏,刘彻批准了一次小朝会。
之所成称之为小朝会,是因为规模小,参与人数少。朝会上说的事情,却一点都不小。
就像两年前后的那艘小船,船上的人恐怕也没想到他们会开创一个盛世。
马括和罗杰夫早早地就到了长安城。少府,是他们工作的岗位。
孟贲和桑弘羊也早早地就赶到了,身为天子近臣,他们知道今天会有大事情发生。
打过招呼之后,孟贲先行离开,桑弘羊留下跟马罗二人说话。
孟贲与桑弘羊搭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孟贲算数不行,但是人缘好,会来事,负责各种协调工作。桑弘羊虽然是个天才,情商却有些不足。
其实也不是情商低,只是不愿意那些应酬而已。
“听说你们打算一战平匈奴?”桑弘羊八卦地问道,神情很激动。他也是年轻人,这么刺激的作战计划,任谁都会觉得血脉喷张。
马括道:“你们怎么都知道了?”
桑弘羊道:“陛下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这几天好好想想,在朝会上才好讨论。”
“倒也是,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想出好办法。提前不说一说,在朝会上忽然让大家发表意见,显得有些仓促,也不容易发现好的想法。”
“正是。”桑弘羊经常参加这种朝会,对刘彻的路数门儿清。
马括道:“桑大人可有什么想法?”
桑弘羊道:“如果后勤补给的强度可以达到,也不是不可能。”
“看来桑大人是不看好这个计划了?”马括有些无奈。桑弘羊就像是这个国家的大管家,如果他都觉得后勤保障无法实现,恐怕真的没人能够实现了。
桑弘羊叹了一口气,神情之中充满了惋惜:“如果只平定河西,以我大汉的国力和冠军侯的战力,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要从河西直接转战漠北,除非大军不需要补给。唉,反正我是无能为力啊。”
马括目光一闪,问道:“如果我要三倍的后勤补给,能做到吗?”
桑弘羊道:“莫说三倍,便是十倍都没问题。但是再多的补给,也只能送到北地郡,定襄郡。再远,还得靠你们自己。”
罗杰夫道:“说了半天,就是个续航能力跟作战半径的问题啊。”
马括道:“那是自然,只有腿长才能跑得远。”
“什么续航能力?什么作战半径?”桑弘羊头一次听说这些概念,有些摸不着头脑。
罗杰夫当起了普及老师:“所谓作战半径,就是指军队最远能走多远,能走到的地方才是武力可以威慑到的地方,这续航能力……”
“宣少府内史桑弘羊,阳城侯马括,润城侯罗杰夫觐见。”
罗杰夫正说着起劲,一个黄门过来传话。
三个人赶紧收了话题,站起来互相整理了一下衣冠,跟在小黄门的身后朝宣室走去。
宣室跟少府是邻居,没几步就到了。三人一路小跑,生怕刘彻等着急。
进到宣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
“卫青,你觉得他们的计划如何?”刘彻和卫青正在交谈。
卫青道:“陛下,臣觉得还是有些冒进了。”
“哦?冒进?”刘彻笑道:“你卫青不就是最冒进的将军吗?”
“臣马括,罗杰夫,参见陛下。”
“他们来了,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刘彻笑着跟卫青交代了一句,卫青重新坐好。
“起来吧,赐座。”
“谢陛下!”
马括和罗杰夫恭敬地坐下,神情肃穆。
今日之事,乃是关系千古的大事,不由得他们俩不紧张,不慎重。
“废话不多说,这几天你们都考虑得怎么样了?”在坐的都是自己人,刘彻说话比较随意。
马括正要接话,忽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悄悄环顾了四周,发现大家都没有要发言的意思,马括也选择了沉默。
刘彻见状,嗤笑一声,暗道一声小滑头。
“罗杰夫,你来说说,你想得怎么样了?”刘彻没问马括,直接从罗杰夫开始问。
自从穿越回来,罗杰夫一直以马括为头,从来没有在这种场合下主动发表意见。刘彻突然来这么一下,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稳了稳心神,罗杰夫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毕其功于一役乃是最佳方案。这次出征出其不意,收复河西之后直奔匈奴老巢,正好一举平定北方边缓。如果这次只攻略河西,反而会打草惊蛇,使得匈奴逃遁到更北方,到那时候再去征发,难度就更大了。”
虽然罗杰夫很少发言,但是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大多数时候马括的意见都没啥问题,他也就懒得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人多的时候,统一意见更加重要。
刘彻闻言不知可否,问道:“众爱卿觉得如何呢?”
大家都希望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又有些许担忧,内心纠结无比。赞同吧,还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反对吧,又觉得对不起良心。
一时之间,宣室之内陷入了沉默。
卫青率先打破了这个沉默:“陛下,臣以为还是稳妥些好,先攻略河西,待修整之后再发动漠北总攻。”
刘彻朝着卫青点头示意,依然是不置可否,继续问道:“众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这次是霍去病站了出来,道:“臣赞同毕其功于一役。”
没等刘彻发话,卫青率先反驳道:“从河西到漠北,需要横跨大漠,大军行进困难重重,后勤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