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冤句、句阳、鄄城等地,地方官吏有所防备,提前将粮食运走了不少,但颜良不仅仅要粮食,连钱财布匹之类全数搜掠一空,反正也没打算常驻,抢了就走,不给曹操留下一丁点儿物资。
更妙的是,颜良通过为黔首百姓主持正义,又抄没了一批地方恶霸豪绅,既赚了名声,又得了实惠。
可以说颜良在陈留、济阴各地的所作所为那是相当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有些不计较长远,只看眼下得失的味道。
为此,司马张斐、从弟颜贮等人也曾劝过颜良,但颜良却并不怎么解释,只让他们依令行事。
待到看完了账册,颜良神清气爽地走出了室外,欲要去城中巡视一番。
当颜良经过县寺中一处庭院时,却发现侄儿颜枚背对自己坐在一处石凳上,低着头,好似在看着手中的什么东西。
颜良不免好奇心起,用眼色示意身后的牛大噤声,然后放轻步子从侧面绕了过去。
颜枚好像十分专注,并未发现身后的异状,让颜良顺利靠近到他身后伸长脖子窥去。
颜良看到自家侄儿正捧着一个桃红色的香囊,那香囊上面好似还绣着一对交颈的鸳鸯,而颜枚翻来覆去仔细端详,时不时还露出猪哥一般的笑容。
颜良心道:“嘿!这小子在发花痴呢?难不成是毕家那小丫头片子送来的?之前可没见过,稀罕,稀罕!”
颜良对这香囊可不感兴趣,可他眼睛一飘又看到颜枚身前还放着一个特大号的食盒,不由咂舌感叹。
“难不成,那小丫头片子除了送来香囊之外,还送了吃的?就算是从濮阳送来,那也可得有百余里路呐!谈个恋爱而已,需要那么奢侈的么?”
颜良非常厚颜无耻地从背后伸手提起食盒,把正在发花痴的颜枚给吓了一大跳。
颜枚制止不及,忙喊道:“小心!莫要打翻了!”
“嘿!藏了什么好东西啊?”
颜枚转过身一看是自家叔父,连忙弯腰施礼,却把捏着香囊的手往身后藏了起来。
颜良也不说破,径自把食盒提起来,掂了掂分量道:“还挺沉的,是特地拿来孝敬我的么?那我可就收下了啊!”
颜枚急得脸通通红,最终还是不舍得那食盒,只得老老实实说道:“这是毕家女郎差人送予我的,说是重阳之食。”
颜良这才反应过来,一拍脑袋道:“啊?!都重阳了啊!”
趁着颜良在那儿感叹之时,颜枚把香囊往怀里一塞,然后上前接过食盒,放在石桌上打开。
食盒分两层,上面一层较浅,下面一层较深,分别装着一碟蓬饵和一小瓮菊花酒。
按照此时的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此刻蓬饵有了,菊花酒有了,那茱萸想必便塞在那香囊里,可见毕家女郎还是挺有心的。
菊花酒好理解,酿酒时放入菊花取其香味。
这茱萸则是青叶,碎黄花,小颗红色果实的植物,在九月九这一天通常会折一枝茱萸佩在身上,也有女子斜插入鬓发之中。
蓬饵则是一种米糕。
时人有将稻、麦等物磨成粉然后做成饼,通常将其中带有粘性的称为饵,这个称呼沿袭了两千多年,直到后世还有一道美食叫做“云南饵块”。
但蓬饵却与寻常的米糕不同,因为里面除了寻常的稻米外,还添加了一种独特的成分,名叫雕胡。
说起雕胡,大多数人可能不明白是啥玩意儿,但若是说起茭白,可能很多人就会“噢”一声表示自己曾经吃过。
雕胡正是茭白的果实,也称之为菰米。
茭白是河边湖畔的野生植物,但因着其所生雕胡的口感疏松爽口,故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战国时楚国大帅逼宋玉就曾作赋说过“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可见雕胡之美味。
蓬饵正是添加入雕胡制成的粘性饵饼,乃是九月九日的特殊食物之一。
这包着茱萸的香囊、蓬饵和菊花酒都是毕家女郎亲自做的,然后提前三天遣家人从濮阳出发,送到句阳交给颜枚,怪不得让这个毛头小子大犯花痴。
颜良看了看一脸显摆的侄儿,心中暗笑他被人稍许一哄就五迷三道的。
颜枚拿出两个杯子,为颜良和自己斟上菊花酒,然后从食盒中切下一块蓬饵递给颜良,说道:“今日九月九,谨以此酒为叔父寿。”
颜良端起杯子饮了一口,菊花的微微苦涩被淹没在微酸的酒浆之中,只闻到阵阵香气。
饮完酒,吃过同样清香爽口的蓬饵,颜良调侃道:“这酒算是你敬的,还是侄媳敬的?”
还是初哥一枚的颜枚对此等问题完全不知如何作答,只是一阵脸红地往嘴里塞蓬饵。
颜良饵饼也吃了,酒也喝了,也不想影响侄儿观摩定情香囊,便站起身道:“记得给人家女娃儿回个信,若是想不出回什么,抄一抄《凤求凰》也是可以的。”
丢下一脸呆滞的侄儿,颜良也没了再继续去城中巡视的心情,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屋内把门一闭,躺在床榻之上装死。
从二月廿二到九月初九,不知不觉,自己阴差阳错地回到这个年代已经有半年多时间。
平日里军务繁忙,自己也没空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