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之殿堂乐队>第九十七章 真的是你们吗?

一月份的省正处在冬季,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但气温也在十五度以上。

广州大街上的人们穿着清凉,对冬天没有一丝起码的尊重。

曹吾等人直接从香城飞到了广州,准备参加明天的音乐节。

音乐节是指持续数天和数周的,一种或几种艺术的庆祝聚会,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统一的内容,举行连续性的演出。

例如民族音乐节,现代音乐节,摇滚音乐节等等。

目前最受欢迎的还是摇滚音乐节,广州音乐节就是国内摇滚音乐节中的一个。

国内音乐节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30年,几乎每个省份都拥有自己特色的音乐节,有些偏远落后,但民族能歌善舞的地区,甚至通过音乐节刺激旅游业,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千万不要小看音乐节的力量,国内音乐爱好者甚众,单是酷猫每年的消费用户就已经接近一亿,这些都是潜在消费群体,即便能吸引十万人,也能产生上亿的消费了。

要知道,通常音乐节都会举办三天以上,而且来音乐节玩的游客不可能只买门票,就算是最基本的住宿和餐饮就已经能够将成本收回,并且大赚一笔了,各地政府自然喜欢这桩买卖。

但是,人人都知道的好买卖,也就算不上多好的买卖了。

在十几年前,各地政府一股脑蜂拥扶持自己区域内的音乐节,一度将音乐节数量推到了五百以上,全年每天都有音乐节。

但乐迷也是得上班的,能够去音乐节玩的时间基本上也就是在那些假期里。

而为了吸引更多的乐迷,各个音乐节的日期也都定在了大大小小的假期中,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档期撞车。

音乐节靠什么吸引乐迷?当然是音乐人。

而两个音乐节时间怼在了一起,乐迷怎么抉择?自然是哪个音乐节上的大牌多去哪个了。

那几年,是国内地下音乐最辉煌的日子,但凡是发过专辑,甚至是单曲的地下音乐人都能在音乐节上混口饭吃,很多名气大些的地下音乐人的出场费甚至直逼主流音乐人,甚至一些主流音乐人都蠢蠢欲动,开始跑音乐节捞金了。

但任何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都会陷入混乱,混进去些浑水摸鱼的家伙。

很多地区搞音乐节压根就是为了圈钱,管理制度混乱,问题从生。

这个现象也引起了很多乐迷和地下音乐人的反感,因为音乐节本质上就是一群不被主流文化接受的地下音乐人组织的活动,给自己一个展示的舞台,和歌迷有个近距离接触的场所,但眼下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大家的初衷。

很多地下音乐人开始拒绝参加音乐节,很多音乐节主办方只得转而去请主流音乐人,这也导致了情况陷入了越来越坏的循环。

一些地方音乐节为了拉客抢人,开始想些歪点子。

有些音乐节主办方开始请些漂亮女孩,帅气小伙在络上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诱骗人前来音乐节,很有奇效,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不过这种手段太容易被模仿,很多主办方发现这种手段奏效后,纷纷效仿,有些急功近利的家伙,甚至直接明目张胆让性工作者拉人,一下将圈内搞得乌烟瘴气。

那段时间,络上到处都是年轻男女在各地音乐节上被骗财骗色的消息,音乐节一下变成了臭水池,人人避而远之。

后来,为了不让音乐节这一文化品牌被糟践,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手管理,整顿肃清,叫停了上百个不合规的音乐节,并建立了一个音乐节组织管理委员会,由京城文化局牵头,联合京城迷笛音乐节等五大音乐节主办方,对全国音乐节进行管理,风气很快扭转。

而且,在迷笛等五大音乐节主办方的争取下,管理会也给予了各地音乐节主办方最大的自由,平日不会过多插手音乐节的组织管理,但会不定期抽查,并且对新申办的音乐节审查十分严格,逐渐将国内音乐节带上了正轨。

目前还存在的国内音乐节总数在一百五十个左右,摇滚主题的就有六十多场。

而在这些音乐节里,也按照规模和口碑划分出了三六九等。

五大音乐节作为“常任理事”,不在排名之内,广州音乐节靠着地理优势,勉强排在了二线的末尾。

因为靠近沿海,接触国外音乐比较方便,广东有许多爵士,蓝调,乡村的大牛货,摇滚好手也不少,在国内也是声名赫赫。

不过,靠近沿海的不止省一家,还有个台湾省在前头,倒也没有让它杀到前列。

说来也奇怪,虽然摇滚是从沿海传到内地的,但国内唱摇滚的貌似都以普通话为主,而且还都得带点京味儿。

如果是其他省也就算了,但省也是如此,就让曹吾有些想不通了。

他来之前专门在逼乎搜了下,发现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而且,居然有个语言爱好者煞有介事的分析,说从语言角度看,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西北河北地区的传统戏剧也比较硬派。

而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更适合抒情婉转的曲风,戏剧也是如此。

那篇分析的第一条回复就帮曹吾回复了意见:放你娘的屁!

那家伙显然对摇滚乐不太了解,以为所有的摇滚乐都像激流摇滚那样迅猛呢!

殊不知摇滚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反抗的态度,和语言有毛的关系!

但那个语言爱好者却在下面反驳:那你找一个用方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真的是你们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