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牟明>第27章 三刀六洞

吃饱喝足后,正待如同往常那般,半躺半坐的晒会儿太阳。

虽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但对周秦川这种急于增重长肉的人来说,吃完饭好好休息,保证胃肠的供血量和动力,才是正确的做法。

不料刚享受了没多久,吴大就风风火火地从庙外跑了进来。

一进门也不说话,四下张望一番,径直来到周秦川身前。

二话不说,打了个手势,驴蛋和吴大的另一个手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周秦川左右,各自伸手,将周秦川从地上扶了起来。

“周兄弟,先同我一道上路,等会儿我再同你细说,好不?”

吴大神情略急,虽是征询意见,不过左右二人却没有停歇迹象,而是搀着周秦川,疾步向院外而行。

“发什么呆,都跟上。”驴蛋搀着周秦川,还不忘招呼众丐。

“小济,拐杖!”

回头吩咐了一声,周秦川就不再操心,这熊孩子没得说,对他算得上言听计从。

“吴大哥,何事慌张?若小弟这残疾之身有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周秦川姿态不高,虽说当时是吴大相请,但人家作为关阳群丐的领头人,怎么也得给点面子不是,好话反正不要钱,只管往外送就是。

几人脚速极快,周秦川基本上是被架在半空中,吴大还未回话,就腾云驾雾般来到了庙外。

“咴...咴!”

迎接他们的,是个老熟...牲口,就是两天前去毛阳时拉车的那头驴。

它这回没有拉车,在背上有一套简单的鞍具。

见到周秦川,感觉有些眼熟,叫了一声以示欢迎,还甩了甩尾巴。

吴大伙等人七手八脚将周秦川架上驴背,驴蛋在前牵驴而行,众丐从破庙里蜂拥而出,跟了上来。

“兄弟,帮帮忙,容我解释一二。”

直到此刻,吴大方才有空开口。

伴着驴蹄不紧不慢的踢嗒声,吴大边走边说,将今日行止的缘由侃侃道来。

他们在关阳镇乞讨维生,而离此十多里的毛阳镇,同样有此道中人。

既然不同在一地,那两边的人理当井水不犯河水。

装叉一点的说法,就是各自安好,两不相欠。

没想到,双方还是起了纷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还真没说错,即便沦落为丐了,也还能闹出事儿来。

关阳、毛阳两个镇子的规模差不多,人丁数量相近,乞丐们能到手的打赏,总数自然区别不大。

不过毛阳的乞丐人要多些,平摊下来,每个人要到的钱粮,自然就比关阳的少些。

日子一长,双方生活水准的差距就有点明显了。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同为乞丐,凭什么你能多吃多占?

毛阳群丐不乐意了,开始打关阳的主意,意欲越界搵食。

关阳这边的乞丐哪里肯相让,大家既然都是同道,遂约定按江湖规矩行事。

双方以各自镇上的庙会行乞权为筹码,约定谁赢了,谁就能在对方镇子赶庙会的时候,前去行乞。

此二镇庙会日子各不相同,关阳逢三逢九,毛阳则是逢五逢十。

日子不冲突,赢家能通吃,什么都不耽误。

至于平常日子就算了,那点三瓜两枣的,都不太看得上。

当此时,一般人相争,最后难免都要动手,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更是如此。

比如相邻村寨之间争水、争地,莫不如此,往往会有大规模的械斗,甚至闹出人命来。

遇上这种事儿,地方官往往十分头疼,这里面涉及各自利益,谁都不肯退让,偏偏里面还会有那么几个宿老乡绅,还不能用武力镇压。

乞丐在常人眼中虽然粗鄙不堪,不过他们之间的争斗,却并没有这么血腥,反而“文雅”了许多。

不用赤膊上阵武力相争,而是另有一番行事规矩。

双方约定日子,各遣一人上场争斗。

斗什么?当然不是斗诗词歌赋,也不是斗身手好赖,而是斗狠。

这里的狠,不是对旁人狠,而是对自己狠。

场上两人,各自持尖刀一柄,轮番对自己动刀,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动刀可不是割个口子放点血那么简单,而是讲究一刀两洞方为合格。

所谓的一刀两洞,是指一刀下去,要在自己身上捅出两个洞来,也就是要对穿才行。

创面通常都很大,流的血自然不会少,胜负往往在数刀之间就能见分晓。

一般不会超过三刀,即有人或因为心志不坚,或因为出血过多而落败,所谓的三刀六洞,就是从此而来的。

这种争斗方式,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下的产物。

动乱时代,别说死个乞丐,就是死几十个乞丐也不过寻常之事,不会有人出头。

而此时的大明,承平日久,官府自然不允许在自己的地盘上,隔三差五有打架斗殴,人命伤亡的现象。

乡绅对付不了,这些乞丐却是手拿把攥,不允许他们私自打斗,闹出人命。

哪怕死的是乞丐,人数次数一多,也会影响官声。

如此一来,官府自然会看管得紧一些,时日一长,乞丐们的争斗慢慢的也就从武斗转化为文斗了。

更何况关阳还有个巡检司,这些人打仗或许不行,但对付乞丐,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吴大哥,你不会是想让我出头,去玩儿那什么三刀六洞罢?”

听到这里,周秦川哪里还不明白,敢情吴


状态提示:第27章 三刀六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