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有红金、黄金之别,后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多称谓。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三寸见方。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熏成的叫选金箔。三星堆、金沙出土的商代金箔工艺品极具代表性,如金箔老虎、金箔凤凰、金箔蛙饰、金箔鱼形饰等。金箔的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十二个程序。分别是: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坑、打了细、出具、切金箔。从金库中取出原料黄金,根据产品品种特殊要求进行配比,并加入定量比例的银、铜元素,使其符合需要的含金量。然后将配比好的黄金放入坩埚通过高温熔化成金水,使掺入的微量银,铜元素均匀进入其中,渣滓析出,将金水倒入度量铁槽内冷却,使其成为金条。再将厚金条通过人工捶打成薄金带后,裁剪成薄如纸张的金叶子。将金叶子用竹制小条刀裁剪成1厘米见方的小金叶子,这种大小的金叶称为金捻子。落金开子,将10公分见方乌金纸放入恒温箱进行加热,为下一道工序装上金捻子后能使黄金快速延伸。沾金捻子,将金捻子分别用指尖沾着放入10公分见方的乌金纸包内,两张乌金纸夹一枚金捻子,总共2048层,要求所有的金捻子放入乌金纸中心。打金开子,将包有金捻子的乌金纸包放置打箔机上旋转捶打,使已薄如纸样的金捻子打得更薄更开。装开子,已在10公分见方的乌金纸包内被打开的金捻子叫金开子,需要继续捶打成箔,将金开子小心翼翼地用鹅毛趁口风挑起放入20公分见方的乌金纸包内,俗称家生,此道工序叫装开子。

切金箔,将金箔用竹刀切割成规则的形状称为切箔。包装,根据用途对生产的金箔进行符合要求的包装。一般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真金箔对光照会呈现绿色,仿金箔对光照是不会呈现绿色的;还有真金箔比仿金箔要薄的多,真金箔手触即碎,而仿金箔比真金箔要厚的多,手触不会碎,还有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下也能辨别真假,仿金箔主要原料是铜,铜通过燃烧会生成氧化铜而变黑,而真金不会。如果我们要测量金箔的纯金含量,我们就要通过专门的仪器了,不过我们通过人眼也可以区分个大概,有9赤8黄7青。即含金量超过90的为偏红色,含量80的为偏黄色,含量为70的为偏青色。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曾专程探访金箔的秘密,拜谒当地设立的金箔工艺的祖师爷葛仙翁,就是东晋时的炼丹家葛洪的金箔祠堂。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十余年前,轰动世界的老山汉墓挖掘中。。。”


状态提示:第449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