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翻阅史料可以发现,刘禅实际上是一个喜欢操盘大局的人物,要不是诸葛亮威望太高能力太足,恐怕刘禅真的会独揽大权。
诸葛亮死后,这个现象彻底暴露出来,虽然刘禅任用诸葛亮留下的蒋琬,费祎二人,但却是分权而至,一人主军辅政,另一人主政辅军,二人互相牵制,平衡权利,以致于大权仍然在刘禅身上。
建兴十五年五月十日,尚书令李严去世
举朝震动。
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前线姜维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蒋琬,费祎二人打的都是保守牌,唯独李严看破是非,大力支持北伐,而这几年里,李严重新上任,并没有闲着,带着他的儿子,四处奔波,亲临一线督事,加紧蜀中生产。
蒋费二人,由于李严资历高,属于元老级托孤人物,自然动他不得,就连刘禅也得敬他三分,如今,李严逝世,蒋费二人终于释怀了,得亏姜维还没干啥大事
他们并没有停下生产的脚步,依旧是开垦农田,发展经济,但用于赈灾,扶危济贫,偏偏不用于军事,如此一来,至少蒋费是清官,并不贪图国库,也算是上对得起刘禅,下能向诸葛亮交差了。
但偏偏姜维是个愣头青,怀揣梦想的他,始终不忘在边境搞事的初衷,带着人马没日没夜就往祁山去,逮住魏军便冲杀一番,然后再收兵回营,而其营寨,安扎在了武街。
长此以往,魏军心生恼火,上奏朝廷,曹睿当即下令,遣雍凉都督夏侯玄引兵两万,往祁山剿灭蜀军。
姜维见敌兵只有两万,欣然应战,便向朝廷上书,以驱逐敌寇为由,发兵祁山与敌对峙。
没等朝廷批阅,姜维的军队已经开进了祁山,此番,姜维统兵两万三千人连带汉中少量地区队伍,部将张翼,张嶷,廖化等人,尽起边线精锐,起兵战魏。
五月二十日,姜维于祁山山脚大破夏侯玄,夏侯玄败逃,姜维进兵铁笼山,再次大破魏军,姜猛进,杀到木门道,至木门道以南下寨。
姜维意识到,这是一次空前难得的机会,三战三捷的他,已然发现魏国国力重心已然东移,尽管司马懿早已平叛公孙渊,但司马懿的职业仍然是镇守襄樊重地,而长安都督,依然是那个沙包,曹爽。
这恐怕是唯一攻入中原的机会了。
姜维马不停蹄,立刻上书与朝中,然朝廷却极为震怒,认为姜维目中无人,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手握兵权则无法无天,此番私自进兵,哪怕是打下了洛阳也无功可赏!
于是,五月二十四日,费祎下令,令姜维撤兵。
姜维一个字:不!
如今的姜维,已经不是昔日那个辅汉将军了,如今的姜维,官至卫将军,虽说只是镇守武都,阴平二地,实际上,整个汉中之地,都是姜维的亲信,王平,吴班,吴懿,马岱等辈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
姜维下定决心,此番,不破中原,誓不回川!
一方面,姜维稳定军心,护住粮道,止步于木门道,以免孤军深入,虽然破敌之心甚急,但姜维心里深知,北伐大计,还需要步步为营,另一方面,姜维连派数波传令兵,往汉中各郡通报,要求全员备战。
而远在涪城的陆黎,也接到了消息,陆黎听到姜维北伐的消息,异常兴奋,这一天,终于来了!
陆黎望着自己这个日益繁华的都市,他要进行那个自己早有预谋的行为了募兵。
陆黎自知手底下人数不够,如想为北伐大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那么募兵,乃为首要任务。
益州疲弊,首当其冲的便是人口疲弊,由于川蜀地区人口有限,所能征集到的兵员数量捉襟见肘,而涪城几年来的崛起,使得人口有所回升,如此一来,即满足了征兵的条件,加抵农业日益发达,太仓中的存粮日益饱满。
五月二十五日这一天,陆黎于府衙议事。
陆黎看着已然经历了磨炼的众位文武,抛出了自己的议题:“如今,涪城已然是民生宽裕,各行各业皆蒸蒸日上,社会秩序也已稳定,如今之时,我意,募兵以备北伐之需。”
“募兵大哥,此乃犯忌之事,朝廷明令禁止,禁止地方私募军士,有违者定斩不饶!”宁启眼睛一直,十分诧异地看着陆黎。
但陆黎只是笑笑,道:“公环,我们励精图治两年余载,不正是为了这一刻吗丞相的遗志时时在我脑边回响,北伐之业断不能废!”
“如此一来,便要封锁各路消息,定不能让朝廷知道我军私募军士。”宗理提醒道。
王睿思索一阵,也出面说道:“此乃早晚暴露之事,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军可先私募一番,待到举国北伐之时沙场建功,功过相抵,陛下应当不会怪罪。”
“只怕有小人作祟如此则功亏一篑。”李霜叹了口气。
陆黎收起和善的目光,深邃告众人道:“诸位听我一句,募兵之事,只可快,不可迟,你们或许不知道,几百里外的祁山已然燃起了战火!上将军已经在木门同魏兵对峙!我军此刻再不募兵,日后岂不是空谈虚情!”
众人听罢,纷纷颔首表示同意,道:“一切都由大人决定。”
陆黎遂下达任务:“魏苘,陈记,依然把守城门,文戈为巡营,王睿,宗理操持募兵事宜,于涪城内外大街小巷贴满募兵告示,对入征者之家属予以赋税和劳役上的减免,并按月赋予公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