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芦笙舞的传承>0149、芦笙唱堂舞(2)
纷地挤到老人身边,听他讲这有关‘芦笙唱堂舞’的‘故事’。

路的中间,已经摆上了一张小桌,桌上放上了酒杯,几个人在桌子后面站着,这就是要恭敬地迎请‘贵宾’了。

只见老李头的侄孙第一个走了过去,首先对着仰亚他们深深一躬,表示对仰亚他们的到来的迎接和感谢。然后亲手端起了桌子上的杯子,把酒敬到仰亚他们的嘴边。

除了前排的小亚金两个小孩,其他的人是都要喝这拦门酒的。但是,喝酒的时候,芦笙是不可以停下来的,否则就要被旁边的人笑话了。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一个团队,相互配合好就可以了。你想,这么多管芦笙,还有其他的乐器,就只是其中的某一个乐器停下几秒钟,是不会影响到整个‘乐队’的演奏的。

仰亚他们一一喝过,走过桌边。后面,老李头的另外几个亲人,把一条条红布挂在了仰亚他们的芦笙上。这也表示一种吉利。这是这种‘白喜事’必须要做的。

当然,第一个要挂上的就是两小孩的芦笙。所以,还在仰亚他们喝酒的时候,前面的人就已经给小亚金两个小孩给挂上了。

这一边,仰亚他们的芦笙都是不停下来的,相互间,也只是用眼神打了下‘招呼’。仰亚他们走过拦门酒桌,一直吹到了老李头的灵前。曲调一下子就变了。

刚才,一路上,仰亚他们吹的,一个是《借路过》,一个是《劝忧》。

最开始还在对面山路上吹的是《借路过》。

‘借路过’,在以前还没有车的年代,像这种唱堂芦笙,不管有多远,都是要经过步行过来的,那就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别人的寨子。因为这种‘白喜事’,本身就带着一种忧伤和悲痛,吹过一个个寨子,往往会让那些寨子的人不高兴。所以,就有了这首《借路过》,只要芦笙一响,能听懂的人一听到是去赶‘白喜事’的芦笙队,只是从这里‘借’路而过而已。也就才不会引起其他的麻烦。

这就是《借路过》。

临近‘白喜事’家时,吹出的《劝忧》,也就是说我们来了,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事,万望主人家不要太过忧伤。

而现在,接近了去世老人的灵枢时,吹的就是和老人有关的了。比如《仙去》。这个就显得更为忧伤了。

仰亚他们来到老李头的录前,绕着老李头还未关闭的棺木就开始吹了起来。

随着唱堂芦笙忧伤的曲调,哀哀怨怨、如泣如诉。鬼师们也开始敲响了他们的锣鼓铙钹,唱起了他们的灵歌。

这一下子,整个灵堂都充满了一种哀伤与悲切,一下子,也把站在的老李头的子侄们特别是妇女们都唱得又哭了起来。一时间整个空间里都是哭声。

仰亚他们的芦笙继续吹着,绕在老李头的棺材前。慢慢地,那些哭着的妇女们也被其他人劝了起来。这样,她们也就跟着芦笙队的后面,踩着芦笙曲的节奏跟着跳了起来。

这就是芦笙唱堂。

不过,这只是芦笙唱堂舞的开始,也只能算是芦笙唱堂舞第一次和去世的老人‘见面’。

见面了几圈后,芦笙舞也停了下来。

芦笙刚刚停下,那天到过仰亚家的、老李头的侄孙就走了过来,把仰亚他们带到另一边的一家吊脚楼下,搬来了长凳子。

“哎呀,仰亚老师,太谢谢你们了,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等,还担心你们来不了了呢。”说着,又赶快给仰亚他们发烟抽。

“既然答应你了,我们怎么能不来呢,只是,现在吹芦笙的人真的太少了,一时间溱不齐这么些人,又是好几十年没吹这种唱堂芦笙了,所以,我们又编排了一下,就拖今天了,实在是对不起。”

“啊啊啊,没有没有,你们能来,我们就已经很高兴了,哪还能怪你们这些呢。我想,你们能来,我叔公这下应该能够闭上眼睛了。”

“是呀,不来,不光是对不起你,更是对不起你叔公啊,算起来,他和我也是十几年的同事朋友了。所以,无论如何,我答应了你就一定会来的。”

“我知道,这可真的是难为你们了。再一次感谢你们的到来。”

“说真的,你看我们这也是尽最大的努力了,我们这连老的带小的,这才凑齐了这么几个人,如果有哪里吹得不是太好的,你们主人家就不要见怪我们才好啊。”

“仰亚哥,快别说这样的话,你们能来,哪怕是不能吹,我们也高兴,我想我叔公也会满意的。要不,你就再去与我叔公见最后一面?”

“嗯?他这,都还没收棺(关闭棺木)吗?你们家,还有远方的亲人还没来吗?”

“没有,这不,就等你们来吗,这可是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你们没来,我们怎么也不敢给他收棺啊。”

“哎呀,那就是我的惭愧了。”说着,仰亚赶紧赶了过去,和老李头的侄孙一起来到了老李头的棺前。轻轻揭开盖在棺材上的白布黑布。老李头安祥地躺在里面,就是眼睛还没有合上。

看着这曾经熟悉的脸,一下子又勾起了仰亚好多的过去。可是,这最后一眼,从此就阴阳两隔了。这一眼,也看得仰亚的鼻子微微发酸起来。

老李头的侄孙走过来,拍拍仰亚的肩。

“叔公啊,这就是你原来的同事仰亚老师,也就是你说的芦笙吹得最好的,我们把他给你请来了。今天晚上,就叫他给你吹一堂芦笙唱堂舞。这下,你放心了吧


状态提示:0149、芦笙唱堂舞(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