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驸马请留步啊>第七十四章 不死心的聂神通

顺天府衙,宛平知县正襟危坐,只是脸色因为紧张而显得苍白了些,他正有些忐忑的望着上首一个身穿三品官府,稳坐在太师椅上的男子。

“宛平县,朝廷令汝牧守京畿要地,如今东厂的番子就在你的辖地,一次就抓捕了上千的邪教徒,你怎么看?事先你就一点也不知情?”

男子说话了,语气淡淡的,但谁都听得出来他话里的怒气。

说话的男子正是如今的顺天府尹张国彦,北直隶广平府邯郸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顺天府尹这个位置可不简单,虽然品级只有正三品,但是却权重,还可以面君。

在大明朝,要是一个能力强、骨头硬的人坐上这个位置,他甚至能插手六部事务,影响国家大政!

而在去年刚刚升任顺天府尹的张国彦正是这样一个厉害角色,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资格够老。

在做顺天府尹之前,他做过知县,当过兵科给事中,外放做过山西参政、陕西右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履历不可谓不丰富,除了好像有点跟西杠上了!

更重要的是他每到一地都风评很好,政绩斐然,虽然如今大明朝有张居正在,他这个顺天府尹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现在,张太岳不是病危了嘛!

“大京兆明鉴啊!那汤山庄乃是皇庄,下官只是一个小小县令,怎么管的到皇庄之中?

再说历来抓捕邪教徒,从来都是只问首恶,锁拿胁从,那些信教的愚夫愚妇教训一顿就可以了。

下官哪知道那冯邦宁怎么想的?竟然做出这等事体!”赵知县扑通一声跪下开始叫屈。

能不叫屈嘛,这宛平知县一职,在赵知县看来,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历史上除了那位把宛平县大小事情全都记录在案,以修宛平县志而名留后世的沈榜干满了三年外,这个位置上的人,少有能干满一年的!

甚至连同在京师的大兴县令都比宛平县令要好的多,因为虽然同在京师,同样高官勋贵多如牛毛,但宛平县还在有个更重要,也是更麻烦的任务,那就是先农坛在宛平县。

每年的春耕之时,皇帝都会来他自己的这个一亩三分地,装模作样的开犁耕地,以告诫臣民勿忘农时,表示农耕的重要性!

虽然皇帝是装模作样的耕种一番,但这皇帝耕种的这一块地,是必须要有庄稼的,而且到了收获的季节,你还必须得能收获到粮食,收了多少都要记录在案,当然,皇帝不可能经常留在先农坛照顾庄稼。

那怎么办呢?

宛平县顶上啊!

而且收秋税的时候,宛平知县还要郑重其事的向皇帝收一次租税!

所以每年的亲耕礼一开始,宛平知县的头上就仿佛套了一个紧箍咒一样。

想着,想着,赵知县不由得心疼了自己一波。

一个破六品知县,满城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好事轮不着,坏事一定有他,这不莫名其妙就躺枪了,谁知道冯邦宁发的什么疯?

“本官是知道你的难处的,可是别人不会这么想啊!

这可是京畿重地,竟然随便就能抓出上千的白莲教徒,你身为本地知县,怎么也有个失察之过的!”

张国彦叹了口气,仿佛在替地上的赵知县难过。

这个赵知县虽然接人待物有两下子,可是其他的就稀松平常了,真不知道是谁把他弄到这个火山口坐着的,这不是在要他的命嘛?

“下官知晓!下官有罪!下官愿意立即罢职去官!”

赵知县还是双膝跪地,只是低垂的眼角不经意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光芒,出事了就找老子,爷不伺候了,回家当地主去!

张国彦讶异的看了赵知县一眼,“我辈读书人十几年寒窗苦读才有今日,怎么能轻言归乡?

本官也是知道的,这罪不在你,但是事情出在宛平县,这责你还是要担起来地!”

想溜?没门!你溜了本府尹找谁去?

“大人!这这下官实在没办法啊!下官一介小小知县,怎么管的了厂卫的事?

那冯邦宁更是冯双林的亲侄子,下官这样的芝麻官,人家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呀!”

赵知县牙疼般的嘶了两声,不让溜,那就诉苦吧!

“咳咳!”张国彦干咳了两声,这赵知县看着呆愣,竟然还是个老滑头,来来去去就是不接招。

“胡捕头,你是府衙总捕头,你可有什么想说的?”张府尹转换目标了!

“回大人话,小人以为,此事说难也难,厂卫之事谁敢插手,不过说容易也容易,只要让冯同知知难而退就行了!”

回话的胡捕头穿着一身暗红色衣服,跪在门外高声答道。

如果说赵知县是这最郁闷的人,那第二郁闷就要算他胡捕头了。

说起来他是个什么总捕头,可是跟赵知县一样,好处轮不到,除了差池第一个跑不掉的就是他。

这京师中,东厂的番子,锦衣卫的校尉、力士,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把有油水的地盘的都占完了,而且都不鸟他一个小捕头,搞得顺天府的衙役、捕快,被当成了打杂的!

“哦?你是说?”张国彦装作眼前一亮,这方法他早就想到了,只是他不想从自己口中说出来而已。

逼了赵知县半天,赵知县就是不上路,不过现在胡捕头说出来也是一样的。

他说了半句就不说了,然后冲着想继续解释的胡捕头摆了摆手。

“行了!本府知晓了,具体的,你跟赵知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不死心的聂神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