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隋风烈>第二回 靠山王力挺杨广 文皇无奈收成命
p>

“这有何难!明日便要叫京城巷陌人人尽知。”

“好!下官这边也让董千户调动驻京军情处人手配合太傅大人行事。”

“好,好---呵呵呵呵!”

正事谈完,张恒从晋王府出来匆忙出城赶回城外军营。非常时期,他不敢在城中久待以免被太子党人盯上暗算,回到军营中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京城越王府。

“什么?河东晋军2万骑兵来到南城外了?确实吗?”

“越公,外面百姓都知道此事了,快些打算吧!”杨达焦急的答道。

“越公,那带兵之人便是原朝中左庶子张恒,下官已探得他现在晋王府中。要不要让人就在城中将其软禁?”随杨达一同来越府的宇文恺阴狠的说道。

“不!张恒此来为何意?我等尚且不知,需看看再说。晋王杨广居然未回京?”杨素对此颇为不解,原想自己让太子杨勇以皇上之名下旨招其回京的,竟不想杨广却奉旨不尊,只是派了一个心腹臣子回京,这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想,也将自己的设计全都打乱了。

“越公,杨广不回便是一个态度,若是他在外不奉新皇如之奈何?”杨达不无担忧的说道。

“唉!若是他进得城来,便由不得他不低头,这厮竟然不奉召。前番算计便要从来。”杨素狠狠的说道。

“越公,杨广兵马擅自来京未得陛下和兵部指令,此举便有谋反之意啊!我等当不得不防啊!”宇文恺一语点出关键之处,这让杨素和杨达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顿时醒悟。

“宇文大人说得是,虽城中禁军尚有3万,但尚显不足,当再调兵回京以防万一。近处兵马只有眉县张须陀部2万弘农精锐,宇文大人与那张须陀部相熟,就烦请宇文大人连夜出城调取张部进京,务必与明日午后抵达京城西门外。”杨素对宇文恺命令道。

“遵命,下官这就出城调兵。”说完,宇文恺赶忙转身出门,此事非常紧急,不容丝毫耽搁。只是,杨素等人全不知这张须陀将军早在去年征伐吐谷浑国时便暗中投靠了晋王一党了。

宇文恺一走,二杨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以静治动,先作观望了。

次日午后,文和殿。

此时,躺在龙榻之上的文皇正接受着孙神医的针灸治疗。说起这针灸疗法还是孙神医最近新创的一种针法,这种针法虽不能根治文皇之病,但能缓解身上病痛,且能让人神清目明,消除疲乏。每每文皇病痛难忍之时,便让孙神医施针一回。

“好了,陛下。贫道今日施针已毕,陛下可以活动活动了,若无意外可保陛下三日内病痛不发。”孙神医一边收拾银针一边轻声说道。

“多谢神医了!”文皇睁开眼睛轻声谢道,同时,又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和腰身。

“神医,陛下这病真就无法痊愈吗?这针灸新法既然能缓解疼痛,又为何不能驱除病根呢?”床榻一旁守候多时的独孤皇后心急的问道。

“唉!陛下这病乃是因劳成疾,加上年岁已高,机体不堪所致,实无特效之法可根治。但若能保持心情愉悦,不动肝火,辅之以贫道所开之药和针灸去痛之法,性命无忧,皇后娘娘不必担心。”孙神医轻声说完后便对文皇和皇后略略拱手施礼后便背起药箱出门。

独孤皇后赶忙起身相送,一路称谢不停。

神医刚走,就见内侍元岩引着太傅宇文述,走进了寝宫,身后跟着的便是张恒。

见老太傅宇文述来访,文皇借着现在精神尚可,便撑起身体笑着对宇文述说道:“太傅啊!来的真是时候,早来一刻,朕都是糊涂的,呵呵!”

宇文述赶忙上前拱手施礼答道:“呵呵!陛下不知,老臣早在门外候着呢!谁敢打搅神医为陛下施针呢?陛下今日感觉好吗?”

“朕现在很好,就是腿脚酸软,不能下床。老太傅进宫见朕可有事么?”

“陛下,前日因陛下有意禅让皇位,欲问询晋王之意,晋王此时正在中原震慑诸王,以防起变,未曾来京,今派心腹幕僚张恒带来晋王手书。”说罢,宇文述将身后的张恒引至文皇榻前。

“陛下,微臣张恒向陛下请安了。”张恒赶忙跪地叩首道。

“唉!原来是左庶子张大人啊!这里非议政殿,起来说话便是。”

“陛下,微臣特为晋王千岁带信回京,此乃千岁手书。”说罢,将怀中书信双手捧上。一旁伺候的内侍元岩赶忙将书信接过,转身递到文皇手中。

“唉!朕就知?儿心有不甘啊!”文皇看过书信后,轻叹一声,微闭上了双眼。

“陛下,千岁还有话讲。”

“说吧!朕听着呢!”

“千岁殿下言:去冬一季,中原诸王不满开渠者甚多,私自招兵扩军者屡见不鲜,其中尤以洛阳王世充、济南唐壁、豫州沈法兴等为甚。中原兵乱之日转瞬便至,此乃多事之秋也!父皇不宜作禅让之举,以免朝中生乱。父皇身体有恙可安心与宫中,也可选一清净之地静养,不急禅让之事,待中原事毕,再行商议不迟。朝中政务可不分大小轻重,皆由皇兄太子代为。”

“唉!?儿久不在朝中,不知为父之苦也!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尔。先下去吧!容朕思之。”

文皇说完,举手示意,一旁元岩上前轻声说道:“请二位大人改日再来吧!”

宇文述见状赶忙拉住张恒一道施礼而出,不再说话。

独孤皇后送走孙


状态提示:第二回 靠山王力挺杨广 文皇无奈收成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