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墨香>096 临危授命 特进执金吾 下

孟津港外,并州军临时营地。

丁原刚安排麾下兵马准备拔营过河,又有一道诏令送到,他一览之下,急忙命人通知麾下众将再回大帐议事。

“大将军刚令丁某领执金吾一职,并带兵入京。”丁原眉头紧蹙,沉声道,“方才又派人送来旨意,让我等在孟津港按兵不动,静候良机。”

“何谓良机?”吕布心下不满,扬声问道。

他与沧月缘定十载,意图建功封侯,如今时间过半,却仍是一介处境尴尬的刺史主簿,好不容易遇到勤王机会,本想大展身手,却被闲置在孟津港。

吕布心中不快,可想而知,连带着对丁原也不大客气。

“奉先稍安勿躁!”丁原何尝不是满腹牢骚,却尽量耐住性子道,“这却要由大将军决定,我等只需等待新的旨意即可。”

“说是勤王,大家到此已经半月有余,除放了一把大火,喊了一夜嗓门,再无他事可做!”魏越亦十分不满,“这大将军行事,未免太过磨叽!”

“休要无礼!”丁原呵斥道,“岂可非议朝堂重臣!”

“大将军既令大人迁任执金吾,想来城中缺少真正可信的兵马,形势不容乐观,又怎会出尔反尔?”张辽略一思忖,朗声道,“这第二道旨意,莫非出自太后之手?”

数月以来,何进兄妹执掌权柄,却在十常侍的问题上反复无常,连张辽这等中下级军官也有所耳闻,可谓无能至极!

“文远所言颇有道理!”丁原本来有些尴尬,张辽的话却给了他一个台阶,“待我修书一封,交由曹性带入城中,送到大将军府上!”

他此言一出,众人面色顿时好看许多,毕竟胜过被动等待。

------------

雒阳城西百里,夕阳亭。

半月前,董卓率五千飞熊铁骑急切赶往雒阳城,却在西郊遇到谏议大夫种劭,对方持有何太后旨意,强令董卓退军。

此时京师数万大军尚在何氏兄妹掌握之中,董卓心有顾忌,遂退出百十里地,屯军夕阳亭。

大帐之中,董卓端坐在上,下方贾诩与李傕、郭汜左右侍立。

“袁本初再次遣人送来书信,言何氏兄妹意见相左,十常侍一事又在反复之中。”董卓冷声道,言语之间,难掩轻视之意。

“他希望某家再次上书,并率麾下儿郎进驻西郊平乐观!”

董卓本为袁氏故吏,多年来双方各取所需。

“既然如此,主公何须犹豫?”郭汜一听,喜形于色,“末将愿为前锋!”

李傕神色一动,却不言语,转首望向贾诩。

“袁绍试图挑起何进、中常侍之争,又诱使主公与何进相持。”贾诩目中微露讥讽之色。

“他不但想做何进背后的黄雀,更想以主公为掌中弹珠。上书之事自然可以,进兵之事却要慎重!”

“不如让李傕、郭汜先领一千人马前去试探?”董卓沉吟道。

“我有精锐大军在手,不惧袁绍百般谋划,倘若入主京城,恐还有借重汝南袁氏之处,不妨先给对方几分薄面!”

他身居主位,所思所求,与贾诩这等谋士又有不同。

贾诩略一思忖,揖手道,“主公高见!”

------------

雒阳城,袁绍府。

与庶兄向来不和的虎贲中郎将袁术,这日忽然来到袁绍府上。

袁绍早已屏退家仆婢女,又让颜良、文丑守在堂外,不许外人接近半步。

堂上除了袁绍、袁术兄弟,另有一名鹤发童颜的道人,虽然看不出具体的年纪,但想来已经不下六旬。

“见过张世叔!”袁氏兄弟揖手行礼,对道人态度极为恭敬。

那道人神色亲和,呵呵笑道,“老夫离开中原二十余年,未曾想到还有再见本初、公路之日,不知当今天下,还有几人记得我河内张成?”

若有老一辈朝堂人物在场,当可知晓这张成的来历。

桓帝年间,河内人张成以擅于预测吉凶闻名。

延禧八年(公元165年),他推测天下即将大赦,遂指使儿子杀人,司隶校尉李膺将其逮捕归案,依律判处死刑。

正要行刑,桓帝下令大赦,李膺一怒之下,违旨将其处死。

此事发生的时间,正在士林领袖陈蕃等人逼迫桓帝策立窦皇后不久。

几乎同一时间,山阳人张俭在大街上怒杀中常侍侯览家眷、仆人百余口,反得陈蕃为首的士人多方说情,最后竟然逃出狱中,投往漠北。

这几件事情凑在一起,彻底引发桓帝刘志对士人结党营私的怒火,遂有第一次党锢之祸。

在数年前党锢解除之时,张俭已从漠北回到家乡。

倒是张成此人,相传乃是中常侍侯览的党羽,早已死在李膺的刀下,为何反而与李膺之婿袁绍关系如此亲近?

“张世叔若是不甘寂寞,何不留在小侄府中共图大事?”袁绍目中精光一闪,露出招揽之意。

袁术不甘示弱,在一旁道,“小侄府中首席谋士一职,尚在空缺当中,张世叔可有意迁就?”

“呵呵~!”张成又发出一阵人畜无害的笑声,随即正色道,“两位贤侄有心,客气话就不必多说了,我等还是进入正题吧!”

他活到现在,早已年老成精,自然知道眼前二子所图,不过是他身后大人物的支持,招揽之言并无几分诚意。

袁绍、袁术面色肃然,凝神静听。

“于师兄之意,欲借此良机让何进、十常侍同归于尽!”张成神色亲


状态提示:096 临危授命 特进执金吾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