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万诗阁>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清之恨
国。

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清兵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

1662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1723年正月,雍正帝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雍正朝还加以完善密折制度。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密折。具折奏事的官员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密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皇帝通过密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雍正实行“摊丁入地”制度。之后,人口急剧增长。雍正废除了贱籍,于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在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隔年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中俄中段边界。1729年,雍正帝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两路于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最后于和通泊之战战败。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

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省少数民族地区,雍正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同内地大体一样。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也让整个朝代,减轻了压力。

1735年八月,雍正帝病死,第四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的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又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自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万里跋涉,终于回到故土。

从1772年开始,清政府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经十年编成,系统地整理和保护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然而乾隆帝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藉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由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贸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华夏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史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乘机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乱为主,华中华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清之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