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经常请吃饭的帅气下属>75、目标已达成

这封公开信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觉得,享遇有骨气,揭开了咖啡市场的竞争黑幕,并且敢于挑战克莱维的权威。

但也有人觉得,享遇只是借助克莱维的名气为自己脸上贴金——要知道,在享遇诞生之前,中国市场上并不缺乏咖啡品牌,却没有听说过cooffeebea等其他连锁咖啡品牌质疑克莱维存在不公平竞争。

克莱维并没有对瑞幸的起诉给出评价,只是在享遇发表《公开信》之后,并未点名地进行了简单答复:不参与炒作。

那么,克莱维到底有没有不正当竞争呢?这要看享遇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支撑起“垄断”的定义。

且不管法院判决结果是什么,享遇这次的营销方式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营销界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

享遇这个咖啡品牌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

寻臻打铁趁热,立刻买了通稿,一夜之间,类似“新晋咖啡品牌享遇叫嚣咖啡届大佬克莱维,一封公开信的对决引出咖啡市场的竞争内幕”、“享遇为何叫嚣老大克莱维”、“享遇克莱维激战的背后:门店抢走克莱维近四分之一的员工”、“在中国首次被告,克莱维错了吗?”等等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大平台崛起。

享遇的热度持续升温,自然而然会引起一些业界人事的关注,便有著名的营销人士就享遇的“碰瓷”行为作出了分析。

在这份分析文章中,他指出享遇的举动之所以被认为有碰瓷嫌疑,在于《公开信》中的两个硬伤。

第一个是享遇所称的克莱维与物业签约时有排他性条款,这个排他条款并没有针对某个品牌,享遇却强调这是针对自己以及其他咖啡连锁品牌,这就有碰瓷公关嫌疑——明明和你没有关系,非要说有关。

第二个是关于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享遇通过这个二选一的表述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他们与克莱维的供应商相同,二是克莱维面对享遇的竞争坐不住了、要求供应商二选一。

这些都有暗示享遇与克莱维平起平坐的意思,容易引来市场反感——毕竟享遇是个新品牌,口碑还在积累中,过于急功近利地宣传自己与行业老大的相似度,并不明智。

另一方面,伴随享遇的发展,有不少与克莱维有关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的信源并不是享遇,克莱维也没有任何回应,但给外界的感受就是享遇的发展和克莱维一直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在营销界有一种不被称道的炒作方式,概括地说就是“造谣+辟谣”——通过造谣换取舆论关注,并在辟谣时再次吸引外界目光。

而享遇会被质疑碰瓷,也与这些消息有关。所以他觉得,在法院判决之前,享遇是不是碰瓷并没有定论,但对品牌本身来说,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避免卷入“造谣+辟谣”的营销误区,却是享遇追赶行业领军者最实际的方式。

——

在一派或中立,或为享遇拍板叫好的声音中,这篇持反对声音的文章横空出世,一时间又引起了另一波舆论。

但有争议总好过一点水花都没有。

当天晚上,享遇咖啡的创始人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篇博文:“享遇并没有像外界所说的那样试图碾压克莱维,但超越克莱维确实是团队的目标,人总是要有理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克莱维在教育中国的咖啡市场上做了很多努力和贡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克莱维不等于咖啡,中国咖啡消费也不能只有一个克莱维。

在其它国家和地区,都有本国的国民咖啡品牌,他们在本地的市场份额都超过克莱维。我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享遇愿意学习克莱维的优点,力争为中国消费者在咖啡消费上提供另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样的一篇博文,很容易会把支持享遇这个咖啡品牌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上。

各种营销号伺机而动,不约而同地发布了同一个话题内容:该不该支持国有品牌的迅速崛起?

网友们自然一面倒地支持享遇快速崛起,与国外品牌克莱维一决高下。

于是大热趋势下,作为享遇咖啡代言人的黎敏芝也顺势转发了享遇咖啡创始人发布的博文,并且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热爱并且无限支持享遇咖啡的决心。

黎敏芝刚发布微博不久,就有网友在她的微博下评论她故意蹭热度,毕竟之前她从来没有发布过微博为享遇宣传,现在享遇刚上热搜,她就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实在太像是蹭热度。

但黎敏芝没有理会这些评论,依旧转发享遇官方宣传的那些微博。

紧接着,有十来位位曾经发过微博祝福黎敏芝生日快乐的大牌流量明星,也转发了黎敏芝的微博,替享遇咖啡宣传。

一下子,享遇咖啡再次冲上热搜榜第一。

享遇咖啡也抓住了这次的机会,立刻加大了广告的投放量,并且大力跟进app上强力补贴,不过短短数日,它便拥有了连克莱维都难以想象的获客速度。

可以说,享遇在与克莱维正面交锋的这一回合中,不论是聘请明星代言还是精准投放广告,以及通过裂变带动销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时,奥星的大办公室里,林一书看着享遇咖啡的数据分析报表,脸上的表情自信且得意。

片刻后,他环视了一圈办公室内的下属们,语气兴奋地说道,“我很高兴,你们的表现


状态提示:75、目标已达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