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平说书人>第二章 打钱的规矩

这位难缠的主儿是谁呢,说大名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只知道姓刘,家里行八,所以大伙儿都叫他刘八,给个面子的就叫刘八爷。

他是在天桥摆地的。天桥这块原本是个荒地,狗都嫌的地方,也是南城穷人待的处所。还是在清朝的时候,因为天桥做买卖不收税,所以很多跑江湖的小摊贩来了,也就引来了一些客流。再后来等江湖艺人一过来,这边就彻底热闹起来了,所以也才有了今日这般繁华的景象。

当初这块狗都嫌弃的不毛之地,如今价值甚巨。

那么摆地是什么意思呢,刚才说了天桥这块原来是荒地,买卖人过来都是摆地摊的,江湖艺人过来也是撂地卖艺的,观众都是围在旁边站着看的。但是这种作艺方式叫做雨来散,风雨一来,观众就走了,或者等到要打钱的时候,人家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赚不了什么钱。

刘八这群人眼光比较长远,很早就看到了商机,但是他们又没多少钱,所以没法圈地盖房子造茶馆办游艺场什么的,不过他们又想到了一个新招。

占了一些小块零散的地儿下来,去买一些顶棚桌椅板凳,临时搭了一个小棚子,里面摆好板凳,然后租给艺人做艺,这个形式叫做摆地。有个地儿框着,观众就不太会跑了。

然后他们跟艺人是二八下账,艺人拿八,他们拿二。别看这区区的两成,刘八可有好几块地儿呢,据说他一天的收入得有两三块现大洋,这就相当不少了,没看这刘八爷现在天天端着茶杯跑茶馆,日子过得多潇洒。

这得佩服人家的商业眼光啊,当然也有那好事儿的给刘八取了个外号,叫刘板凳,因为人家靠板凳吃饭。

这刘八坐在桌边,桌上摆着几盘点心干果,盖碗茶里飘着沁人的香气,茶具和茶叶都是刘八存在茶馆里的,他每天都来,大主顾都讲究。

刘八早就看见高杰义了,斜眼瞥了一下,嘴角憋着笑,放下手上瓜子,还不等他说话呢,高杰义先来了一句。

“哟,八爷,您吉祥。”高杰义叫得大声。

这一声反倒是把刘八给叫得愣住了。

台上的秦致远师徒都愣了一下,就连给师父告状的小屁孩都诧异地看了过来。

刘八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呆呆回了一声:“啊……”豪门溺爱:恋上你的吻

这会儿市面上零散的买卖也是收铜元。老百姓还是不太习惯叫铜元,大家管银元叫大洋,管铜元叫铜板,北京老百姓还会管铜元叫“铜子儿”。

涉及到量大的买卖,才会用大洋结算。更大的就会银两。有人常说民国物价都是这个几分钱,那个几角钱,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民国初年没这个币制,只得你把铜元换算成银元,才能出现几分几角。

铜元兑换银元的比率是不稳定的,经常会有波动,所以大家生活上没人会用几分几角的说法。政府记录物价才会用到这个,每百斤面粉几块银元,因为银元比铜元稳定,方便以后考据。后世史学家研究物价也是以此为据,换算几分几角一斤。

现在街头就有兑换摊位,每天都会挂出来当日银元跟铜元兑换的比率。

“谢八爷。”高杰义高兴地递过去笸箩。

可刘八此时却把手缩回去了,他怪罪道:“你这孩子,拿人赏钱哪有这样拿的,弄个笸箩算怎么回事,至少得用手接嘛。”

高杰义就知道没这么简单,这不是个好说话的主儿。

艺人行有艺人行的规矩,尤其是在旧社会,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被称作是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也是因此,艺人行产生了很多规矩。

打钱的时候就有一个,规定不能用手拿钱,乞丐才用手接钱呢,他们是靠艺术吃饭,又不是伸手讨钱。所以高杰义才会用笸箩打钱,不用手直接接触。

这刘八是埋汰人呢。

高杰义笑了一笑,把笸箩收回去,把手伸出来,但却是手背对着刘八的。这也是艺人行的规矩,万不得已只能用手接钱的时候,也得是用手背,手心朝上那是讨钱,要饭的才这么干呢,这年头连单膝跪地唱数来宝的半乞半艺的艺人都不见得肯手心朝上,就更别说被人尊为先生的评书艺人了。

刘八瞅了一眼,笑嘻嘻又来一句:“嘿,这哪有手背朝上的,这接的哪门子钱呢?”

这话一出,不说高杰义了,就连台子上那对师徒眉头都皱起来了。


状态提示:第二章 打钱的规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