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导弹攻击怎么办?
不要怕,靠着速度就能摆脱它!
没错,米格-25就是这么强悍,它什么动作都不用做,只要一骑绝尘,加速,加速,再加速,只要飞得比导弹快,那就不用害怕什么导弹了。
自从米格-25服役以来,虽然它原本设计的目标是战斗,但是实际上,它的侦查型的产量最大,百分之六十的都是侦查型。
既然是侦查,肯定是在别的国家的领空,它不知道遭受过多少的导弹的攻击,但是都能全身而退。
所以现在,切里特也并不害怕,只要他完成了这个转向,加速脱离就行了,下次如果再执行任务,选择一个别的航线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切里特的战机在天空中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弧,终于踏上了返程,虽然耳机里面传来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声音让他心烦意乱,但是他别无他法,只能是继续加速。
如果后世先进的雷达告警接收机,不仅仅能够分辨出来袭的机型,来袭的方向,还能够提供导弹命中的时间,采用倒数的形式,这样的话,最容易让飞行员进行摆脱的机动动作。
但是现在不行,现在的雷达告警接收机,仅仅是提醒有雷达照射而已,别的什么都没有,所以,虽然他一直都在被对方的雷达照射,除了知道这点,别的啥都不知道。
不死鸟导弹依旧在飞行,虽然高空空气稀薄,因为发动机已经燃烧完毕,它的速度还是在不断地降低的。
由4马赫的速度,慢慢地下降,如果它下降到了3马赫,还没有追上的话,那几乎就算是追不上了,因为目标加速到了3马赫,目标就会跑得比它还要快。
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屏住了呼吸,看着雷达屏幕上的那个亮点,慢慢地向着目标靠近,再靠近。
不死鸟导弹的弹翼,托起自己的弹体来,在天空中继续飞行,突然,尾部的尾翼动作,弹头开始向下了!
它爬升的高度,比对方的高度还要高,所以,现在它要俯冲攻击了!
随着它的俯冲,速度再次开始快了起来,它前面的主动导引头,紧紧地瞄准着前面的那个目标,由于目标没有任何的机动动作,看起来就像是靶标那么清晰,一枚巨大的靶标。
不锈钢战机的机体,反射着电磁波,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隐身性的说法,米格-25机身反射的电磁波,简直就和一架轰炸机差不多,这几乎是最合适的靶标了。
终于,雷达屏幕上,两个光点重合到了一起!
第一枚导弹,就已经准确地靠近到了目标附近,导弹前端的od3型无线电近炸引信已经达到了起爆标准,但是按照预设的程序,它还在继续向前飞,向前飞,一直飞到了对方的菊花部位。
“轰!”60千克的连续杆战斗部,顿时就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
不同的目标,是需要不同的弹头的,比如反坦克导弹,需要的是聚能战斗部,把所有的能量通过药罩汇聚成一束细细的金属射流,来穿过对方的车体,而这种弹头如果对付战机的话,根本就不会奏效。
战机没有装甲,战机需要的是面杀伤,而空空导弹常见的战斗部,就是连续杆。
这种一根根的细短的金属杆,围成一个圈,炸药在中部,当炸药爆炸的时候,这些金属杆立刻就被炸飞了,向外不停地扩散,变成了一个向外扩散的圆圈,就仿佛是水波向外扩散一样。
这样,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杀伤对手,杀伤范围很大,在它的爆炸范围内,几乎就不会有漏网之鱼。
无数的连续杆,钻进了米格-25的菊花位置,瞬间,机身的尾部,就蹿出了巨大的火苗,发动机已经被打坏,无数的燃料挥洒出来。
就在这一瞬间,切里特就知道不好,当身后传来爆炸声的同时,他就两腿并拢,然后就要拉动拉环。
这一瞬间,他犹豫了一下。
自己能活着出去吗?
在二战之前,战机是没有自动救生设备的,飞行员或其他飞行器成员遇到弃机的紧急情况,只有跳伞。也就是说,战斗机飞行员需要自行爬出座舱,跳离飞机并开伞降落。所以,飞行员都喜欢开着座舱盖作战,这几乎成为一个传统了,一旦有情况,飞行员就会把飞机倒扣过来,然后两腿一蹬,借助地球的吸引力,就能直接从座舱里面掉下来了。
有的飞机设计师脑残地设计如同汽车车门一样的舱门,是最让飞行员诟病的,根本就没有人愿意飞这样的飞机。
但是,这个办法也很快就行不通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飞行员自行出舱时面临的迎面气流速度也随着提高。飞机到了600公里时速时,飞行员靠自身体力,已经难以克服迎面气流出舱。
就算好不容易出舱了,也容易在离机时被高速气流刮到机尾,因而碰到尾翼或平尾。这时候的翼面,如同大刀,足可以把飞行员劈成两半,二战时很多飞行员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统计表明,当空速大于360公里/时,飞行员自行出舱跳伞的存活率仅约2%。
在任何一个国家,飞行员都是极其宝贵的战斗资产,因此对航空自动救生设备的需求日益高涨,弹射座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实到现在为止,熊国大名鼎鼎的k-36弹射座椅已经出来了,这种弹射座椅几乎满足整个飞行包线下的救生能力,在后世,也挽救过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