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开工厂>第237章0万亩良田第六更再次爆发求支持

关键是位置!

什么样的位置最为合适呢?

三天后,一辆马车在十几匹马的护卫下来到了卫河西岸,这里静海县地界,从马车上下来之后,映入施奕文眼前的是一大片芦苇荡,绵延百里的芦苇荡。而在芦苇荡的深处,那儿有大片的水塘泥沼。长满了比人还高得多的青色芦苇。眼前这片芦苇荡范围之大,远远超过施奕文的想象。

“这么大片地,居然没有人垦殖?”

施奕文不解的看着视线所及的范围,一望无际的尽是芦苇荡。

“公子,你看这片芦苇荡,从卫河一直到净河,净河南是长芦盐场所在,净河北就是这绵延几百里的芦苇荡,从咱们这里往东,要走上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才能到达海边。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垦殖,公子你看……”

踢了下脚下的土地,吴才说道。

“这样的地,自然不能开垦啊。”

什么样的地?

低下头,可以清楚的看到地上渗出来的白色的盐渍,这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施奕文在心里暗自想到,似乎到了现代,天津沿海地区也是高盐碱地,但是通过适当的改造,当地也是有许多良田的。关键是要改造啊。

“这样的盐碱地里头,也就只能长些芦苇、野草,就是树在这里也容易被烧死,自然不能种庄稼,可是……”

吴才回头看着若有所思的施奕文说道。

“当地百姓说此地斥卤不所以不能耕种,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斥卤之地其实就是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要是按照闽、浙沿海治地方法:穿渠灌水未必不能开垦为稻田,可是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地是绝对不能耕种的,会烧死庄稼的。”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人会选择开垦这样的荒地了。

“那就试一试!”

凝视着眼前的这片绵延百里的芦苇荡,施奕文笑说道。

“咱们先在卫河边开垦一片,然后再一点点的向外扩大,毕竟,这片地方这么大,咱们一步步的来,如果利用好了,这上千万亩滨海地,不仅能成为北直隶的大粮仓,甚至还能成为大牧场。”

这么一大片地方,就让他这么闲置着,确实太过浪费了,尤其是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期,施奕文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时候北方的粮价高涨。

“是应该把空间里良种培育出来了。”

不但空间里的良咱要培育,包括化肥事业也要加以推进。

“公子是准备私垦,还是官垦?”

看着公子,吴才试探着问道。

“当然是官垦,既然现在我是这个屯田司郎中,在其利谋其证,这千万亩芦苇荡,不能就这么荒废了,有个几年的时间,必定可以把这里开垦成良田,不过……”

沉吟片刻,施奕文又说道。

“这里离京城确实远了一些,我在这里坐阵垦殖的话,肯定多少不便,这人手不选啊……”

他不过刚扭头看着吴才,就看到其连连摆手说道。

“公子,我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从书上看的。”

“书上?你是说有人一直想要开垦这里?”

施奕文急忙问道。

“要是这样的话,那用这个人在这里屯垦,岂不正好?这个人是谁?”

“这人叫徐贞明,也是朝中的官员,不过公子有所不知,这个人虽说建言主张在北方推行屯田,可是除此之外,他的许多建议着实不堪,比如朝廷从东南将戚师等南兵调来,他说什么东南地区的百姓一向柔弱,不能担负边远地方的防卫。还说这样会造成兵士骨肉分离,而且糜费粮饷,又使得东南地区的百姓困苦,却对朝廷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应该仿效匠班制,军户应当担负军务的,每年向他们征收银两,用以召募长期安定在边远地区的人求得足员的便利。他也不想想,现在军户都穷成什么样子的,还向军户征收银两,让他们掏银子雇人,这岂不是笑话,也不怕激起兵变。甚至他建议推行屯田,也是为了让京城粮食自给,从而减少江南漕粮,换句话来说,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想要减轻东南百姓的负担……”

提及徐贞明的好些建议时,吴才的话语间带着嘲讽。在他看来,这些显然都不太现实。

“嗯……”

略微点了下头,从听到他要向军户征收银两的时候,施奕文的心里就已经把这人从心里排除了,人家是劫富济贫,他倒好劫贫济富。当真是不值得评价。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总觉得的良善可欺,总觉得贫苦可欺,这样的人……”

摇摇头,这样的人别说是用它了,甚至施奕文都耻与他们为伍。

“可是,公子,如果将来这边真的弄出了大片的良田,指不定真会有人觉得,可以取消漕粮。”

吴才的话,让施奕文哈哈大笑道,

“要真是这样,未必不是天下百姓之福,可你总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一些,于官府来说,从来只有他们从百姓的身上掏银子,何曾想过把好不容易掏出来的银子再还回去,即便是这些滨海盐碱地都变成了良田,北直隶平添千万石粮食,江南的漕粮也不会取消,估计会改征粮为征银,到时候,百姓的负担不加重,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对于这种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就像电里的某峡建设一样,后来等工程完工了,直接换了两个字,继续收水力的,无非就是换个名目而已。

“这……倒也是……”


状态提示:第237章0万亩良田第六更再次爆发求支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