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244章:火铳鸟枪
,只管吩咐就是。”

“好!”张启阳转过身去,从屏风后面取出一杆火铳放在桌子上:“想来诸位对这东西不陌生吧?”

这几个人全都是技术官僚,而且都是专精火器的,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当世的火器专家了,尤其是苗凤苗郎中,本职工作就是设计、督造火铳,当然对这东西不陌生。

“这是通体铳,始造于崇祯十一年,仿的是佛郎机人的直筒大铳,又参考了我朝旧有的鸟嘴铳。时至今日,制造局尤有不少库存。”

“苗郎中知道的很清楚啊。”

“卑职不敢有瞒大帅,当年卑职就是这火铳的设计者之一,又曾亲自督造,当然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这种后装的燧发式火铳,是当时最先进的火q,各种精巧设计都可以算得上是一流水准,但却并没有推广开来,还没有正式列装就封存了。

因为这玩意根本就是一个失败品。

虽然这种火铳的种种设计都很精巧,而且经过几次改良,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射程严重不足。

虽然这个时代的火铳还比较原始,但火铳毕竟是火铳,是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射程绝对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弓箭。

但射程是一回事,有效射程又是一回事,这根本就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火铳的射程还算可以,有效射程却非常糟糕。

面积式的杀伤方式,注定了这种武器的精准度远远不如弓箭,尤其是在一定的距离上,火铳的杀伤力会大打折扣,甚至降低到惨不忍睹的程度。

比如说这杆火铳,弹丸可以打出几百步之远,但精准度却糟糕的很,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尤其的对于披甲目标,杀伤力非常低下。

六十步开外七十步之内,根本就打不透重型甲胄。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只需一个快速冲锋,敌人就能直接冲过来劈砍了,却无法对敌人的披甲目标造成有效伤寒,一旦敌人接近,这玩意真的不如烧火棍好用。

所以,仅仅只是制造了一批试验品,并没有正式列装军队就放弃了。

而且,在这个冷兵器和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起到决定作用的依旧是冷兵器,弓箭、q矛、砍刀仍然是主流武器。

但张启阳却知道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也知道火q真正的强大之处,一直都是试图找到一款最好的火铳。

经过无数次对比和实验之后,张启阳还是选择了这款半途而废的失败品。

这一款火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非常利于速射,而且便于保养维护,唯一的缺陷是有效射程的不足,但这并非不能克服的技术难题。

“我觉得这款火铳颇有些可取之处,所以做出了一些改良。”张启阳取出自己亲手描绘的图纸:“诸位都是火器的行家,看看我画的图纸如何?”

大家都是内行人,一看图纸就能计算出各种技术参数。

不得不说,张启阳画的这份图纸确实对有效射程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但却有利有弊。

这种技术上的细节问题,是一定要说明白的,马上就有人说出了这款火铳的弊端:“经过大帅改良之后,确实看着提高射程增加杀伤,但……”

“有话直说,千万不要拐弯抹角。”

“那卑职就直说了。”兵部执事稍微犹豫了一下,尽可能选择使用更加婉转的措辞,指出了这款火铳的不足之处:“大帅利用加长铳筒长度来增加有效射程,这本是最常见的手段,但大帅设计的这个铳筒是不是忒长了些?装填起来,是不是稍微有些不便?”

在没有膛线的时代,增加q管的长度的延伸射程的主要手段,张启阳就是用了这个方法。

铳筒太长了?长一点不好吗?

经过那个执事的提点之后,虽然他说的非常婉转,张启阳还是明白过来了: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一款火铳还不如以前的老版本呢,虽然增加了有效射程,但却不实用,直接从军用武器沦为了一杆猎q。

大明朝的火铳有无数个版本,但却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军用版本反而不如粗制滥造的民用版本威力更强。

山民自造的猎q,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超过军用火铳。

这是因为猎q不是标准版,可以随意提高的装填量,还可以把q管弄的很长,射程也就更远。

但却不能那样。

猎人、山民以为的追求射程和杀伤效果,那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远远的朝着猎物放一q,然后就可以抄起猎刀或者是长矛直接冲上去,杀死被猎q打的千疮百孔早已奄奄一息的猎物,根本就没有开第二q的必要,但军队却不能那么干。

军用的火铳最讲究火力的连贯,必须进行不间断的速射,开了一q之后丢下火铳抄起刀子就往前冲,那不成笑话了吗?

“张启阳版”的火铳弄的太长了,超过了正常人的身高,这还怎么装填?

倒拖着装填和弹丸吗?

那无疑会严重迟滞再次击发的速度。

别的火铳相同时间能开三q,你这个因为不便于装填只能开两q,这是一个重大的缺陷,还特么不如不改良呢。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后装q,而且后装确实是火铳的发展方向。

但是,因为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因为后装的缘故,在提高了射击频率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密闭性不足,造成射程和穿透力的双重衰减。

在没有根本改善之前,后装火铳远不如更原始的前装式更实用。

堂堂的


状态提示:第244章:火铳鸟枪--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