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286章:纸上谈兵

江防的左右两营和黄州本地驻军,都是昔日的左良玉部,虽然战斗力非常一般但却战斗经验丰富,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绝对可以算得上的久经沙场的老部队老底子了。【←八【←八【←读【←书,.2↘3.o

还没有正式开打,就首先被徐恩盛徐大人折腾了一个够。

反复调整战略安排,两天之内总体部署就变动了四次,每隔几个时辰命令就变化一次,比朝令夕改还要朝令夕改。

下面的士兵频繁调动,上一道命令还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就又一道完全不同的命令,还得继续调动,早已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决战还没有正式打响,就已经被徐恩盛折腾的筋疲力尽,不少底层军官纷纷找到署衙,向徐大人陈述频繁改变命令的害处。

“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

作为文人出身的军职官员,徐恩盛徐大人振振有词的说道:“取胜之道,一曰天时二曰地利三曰人和,经五事,校七计。将听吾计可胜,不听者不胜……”徐恩盛说的这一大套话语,全都出自兵家圣典——《孙子兵法》,是武圣人孙宾的话语。

可惜的是,他手下那些带兵的家伙却多是粗鄙之辈,根本就不晓得这些之乎者也,也不大明白徐总兵究竟是在说些什么。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将莫不闻,知之者胜!”又引用了《孙子兵法》当中的一些名句,手下带兵的将官们反而更加的迷糊了。

虽说徐恩盛徐总兵从军二十载,但却一直都是以“军中幕僚”的身份出现,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也没有真正的独当一面,而是始终献计献策充当左良玉的参谋。

这一次,他作为总兵官,依旧是遵循着兵法上说的那些个条条框框,只可惜的是,他手下那些真正带兵的将领们多是些大老粗,根本就不没有听说过这些文绉绉的话语,他们只想知道徐总兵的具体指挥方略是什么,这一仗到底应该怎么打?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对于以“儒将”自居的徐恩盛而言,他可以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开口闭口就是《孙子兵法》当中的经典语句。

但他手下的那些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文采,也不晓得他在说些什么:“我说徐大人,您家别再说这些之乎者也了好不好?您就给我们一个痛快话儿,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部署,可千万不要再有变动了。¥♀八¥♀八¥♀读¥♀书,.2≠3.o◆”

因为频繁的命令改动,下面的兄弟已经被折腾惨了。

徐恩盛还是瞧不起这些粗鄙无文的丘八,连《孙子兵法》都听不懂,真不知他们以前是怎么打仗的。

“我意是以三面合围之势将来犯之敌团团包围,一举歼之!”

来犯之敌沿长江运动,只要三面包围就可以一举全歼。

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废话。

把敌人团团包围然后打一场歼灭战,就可以大获全胜,这是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的道理。

问题是这场歼灭战到底应该怎么打!

让敌人乖乖的钻进你早就布置好的“口袋大阵”,就可以形成合围之势,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敌人终究不是傻子。

明明知道要被包围,敌人还肯钻上当吗?

敌人当然不会轻易上当被围,但徐恩盛却自有办法。

若是敌人不肯上当,就以利诱之。

这是武圣人的教导,当然不会有错,只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兵书上的方法去做,敌人就一定会上当,一定会乖乖的钻进包围圈。至于如何上敌人上当,徐恩盛已经有了计较:“尔等不必多言,只管各尽其职奋勇作战即可,本官会亲自诱敌!”

一直以来,徐恩盛都以文官自居,和这些个粗鄙的兵头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

既然总兵大人想要亲自诱敌,想必早就有了各方面的安排,大家只管按照他说的各尽其职”好了。

又是一番匆忙操切的调动之后,战斗很快打响。

因为长途奔袭的缘故,又刚刚打过一场,张启阳虽然很顺利的用非常快的速度击溃了江防右营,但实际的战果并不大。

右营溃败的速度于远比想象中更快,一万多人马看到架势不对,立刻就来了个卷堂大散,逃进黄州城去了。

害得张启阳和铁牛只得到一个空荡荡的军营,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斩获。

因为学生们和“己”字营长途奔袭体力消耗很大,不得不暂时轮换下来稍事休整。

黄州之战的先锋则由大红狼部充当,由他率部打响了“第一q”。

战斗刚一开始,大红狼就觉察到不对头了。

“徐恩盛那老小子在所甚?怎么败的如此之快?”

前方的敌军是徐恩盛的本部亲军,虽然人数不是很多,却多是左部人马当中的老兵,战斗力还算可观,至少不在大红狼之下。

奇怪的是,在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的情况之下,徐恩盛的本部人马忽然就撤退了。

我还没有用力呢,你就已经倒下去了,这分明就是“技术性假摔”。

大红狼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当然不会轻易上当,更没有贸然率部追击,而是及时的遏制住进攻的势头,准备等到敌情明朗之后再做打算。

看到大红狼没有追赶上来,徐恩盛故技重施,又演了一次“诈败”的好戏。

和上一次相比,这一回演的很象那么回事儿。

双方刚一接触,徐恩盛的三千多人马


状态提示:第286章:纸上谈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