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银河科技帝国>第二百四十章 调研报告

尽管蓝星上面,拥有运载火箭技术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是技术相对完善,而且安全程度高的,就米粒家、毛熊和东唐。

而载人航天技术的难度,比运载火箭更上一层楼。

宇宙飞船虽然是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但它还是比无人航天器(例如卫星等)复杂得多。

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但要载人,必须增加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

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温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宇航服、载人机动装置和逃逸系统等。

除此之外,宇宙飞船都有基本的结构系统、通信系统、电源系统、温控系统、遥测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变轨系统和推进剂等。

通常宇宙飞船由二、三个舱段组成,如乘员舱、服务舱、轨道舱等。

乘员舱是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除结构外,它包含了全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服务舱用于装载各种消耗器、安装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发动机。

轨道舱主要用于装载各类仪器。

“我看过你们的投射器设计模型,可以容纳一个边长3米,高度12米的正六边柱体宇宙飞船,这个大小是否是固定的?”一个航天局的宇宙飞船设计专家先开口。

马院士回道:“原型机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已经改进了设计方案,考虑到真空管道的加成,未来的投射器导轨是活动式的,计划有三个规格,分别是边长3米高12、边长4米高16米、边长5米高20米。”

飞船专家默算一下,三个规格分别拥有约280立方米、498立方米、779立方米的空间。

而280立方米级别拥有34吨的质量,这个质量显然并没有完全利用到全部空间。

以初始型号的神舟载人飞船为例子,前面的几个型号的参数都差不多,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也就是初始型号的神舟飞船体积大概是40立方米左右,平均每立方米约200公斤。

而体积280立方米的投射飞船,按照神舟飞船的体积重量比来计算,将达到56吨左右。

飞船专家想了想问道:“马院士,不知道你们实验飞船的燃料和死重是多少?”

“飞船本身的结构和设备是20吨左右,燃料和氧化剂是8吨左右,有效载荷为6吨,剩余空间约220立方米。”马院士翻开笔记本回道。

“这样吗?”飞船专家思考起来,一会之后,他开口说道:

“考虑到投射飞船的速度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增强飞船结构,不然飞船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太高的速度而解体。”

“这个可能非常大,毕竟飞船在海拔60~100公里这一段距离之中,大气密度依旧相对较高,必须增加隔热层和强化整体结构。”黄豪杰赞同这个可能性。

“或许可以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纳米复合材料来制作飞船,以此减少飞船的死重。”李想建议道。

听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纳米复合材料,李仲庭连忙问了一个问题:

“用这些材料,那飞船的整体造价会不会太高?”

毕竟和纳米、石墨烯、碳纳米管这些名词沾上边的东西,一看就知道不是便宜货。

“贵一些没有关系,投射飞船本身就是要设计成可以重复使用的,我考虑投射飞船至少要可以重复使用一千次以上。”黄豪杰点开显示屏,一个正六边柱体飞船的模型浮现出来。

“一千次以上?”

飞船专家和李仲庭等人感到压力山大,就算是米粒家号称可以重复使用上百次的航天飞机,五架航天飞机加起来还没有一百次的使用次数,而且期间还有两架光荣了。

要设计可以重复使用上千次的宇宙飞船,这个难度真的有点强人所难。

“我知道这个要求非常难,但是万事开头难,只要按照目标进行下去,办法总比困难多。”黄豪杰说完,从飞船模型之中,点出一份报告发给所有人。

“这个报告,是银河科技调查统计了全世界所有的航天事故,得出来的报告。”

众人仔细的翻看起来,而作为航天局一方的人,他们当然要类似的研究报告。

事实上航天器最容易出现的故障是操作系统故障,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在外太空之中,受到了宇宙射线的影响,老化和故障率急剧攀升。

无论是毛熊还是米粒家,他们的航天器就曾经多次出现控制系统故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那么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受的辐射到底是什么?

这要从上个世纪“太空竞赛”开始说起。

1957年,老毛子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nik1。

作为跟进,米粒家在1orer1,这颗卫星上装在了用来测量辐射剂量强度的盖革计数器。

范阿伦在观测到地球周边辐射现象后发出了:ive(大意是:天哪!太空竟然是放射性的)的感慨。

因此,蓝星周边的这一辐射带被成为va阿伦带)。

范阿伦带分为内带和外带,宇宙射线或太阳风造成的带电粒子在到达蓝星时,在蓝星磁场的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被束缚在蓝星周边。

内带主要是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外带是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根据内外带的大小,低轨道的卫星或者国际空间站都位于质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章 调研报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