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抗战之最强兵王>第1306章 换装美式武器

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快速反应纵队和新编38师得到苏阳撤退道路,新编第一旅,装甲旅,新编38师部队互相交替掩护,他们向北边进行突围。早上八点钟,日军轰炸完毕后,新编第一旅顶住日军近卫混成旅团压力,装甲旅侧击第二师团,新编38师正面攻击,第二师团经过一夜激战,突然遭到袭击,他们有些慌乱,被撕开一道口子,部队迅速突

围出去。发现这里远征军部队朝着北边突围后,督战的高桥鹰二立即调整部署,他命令18师团主力朝着乔克巴当推进,防止乔克巴当被远征军夺取,第二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则是会和到一起,齐头并进,追击远征

军部队。

快速反应纵队和新编38师开始进行突围,而在敏捷这里,日军集结海上机动第一旅团与日军空降兵部队,这两支日军部队分别从敏捷西边,南边展开攻击。为防止敏捷被日军部队突破,针对西边日军海上机动第一旅团猛攻,苏阳抽调英印军16旅,英印军48旅,澳军63旅驻守阵地,防止其攻击,同时抽调英缅军第一旅,以营为单位,隐蔽附近树木里,对日军

实施打击。

而对付空降兵部队袭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空降兵部队没有足够重武器,他们威胁不是很大,英缅军第二旅,英缅军13旅守备敏捷,加上英军装甲第七旅部队攻击,空降兵部队不能取得太大进展。双方激战从八点钟持续到十一点,三个小时激战,英军部队付出伤亡超过一千人,而日军伤亡也超过四百人,这样的伤亡数字,已经让日军指挥官很肉疼,十一点钟他们不得不再次停止攻击,呼叫航空兵

部队进行支援作战。

航空兵开始来到敏捷实施轰炸,一枚枚航空炸弹落下,爆炸声不断响起。

十一点半,快速反应纵队装甲旅,新编第一旅赶到敏捷西边的伊洛瓦底江,工兵团部队冒着日军航空兵轰炸,开始架设浮桥,装甲炮兵团已经成立炮兵阵地,对日军海上机动第一旅团实施炮击。伊洛瓦底江西岸出现大量远征军部队,并且他们有渡河出现在海上机动第一旅团侧后可能,少将旅团长松村务本得到这个消息后,他迅速命令伊洛瓦底江的运输队立即朝着南边撤离,脱离打击范围,同时

他带着部队也开始朝着敏捷南边转移,与空降兵联队会和到一起。

二十六日中午十二点,快速反应纵队和新编38师开始通过伊洛瓦底江,他们与敏捷英缅军第一军团会和到一起,到此时,苏阳手上指挥部队超过五万人,而且手上还有两个装甲旅部队可以指挥。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军援助的武器装备,目前陆续运输过来,部队随时可以进行武装。

目前美军援助过来的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装甲团,一个装甲步兵团,一个装甲炮兵团装备。这批装备是苏阳冒着很大危险运输过来的,史迪威原本是打算利用这批武器装备来换取远征军指挥权,不过史迪威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苏阳来营救出美军战俘,从而完成陆军部交代给他的任务

所以对于这批武器装备,史迪威没有进行干涉,而是任由远征军进行分配。

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罗尤青在请示最高统帅部后,他进行分配。

抽调美军装甲团,一个步兵团武器装备分配给快速反应纵队,而快速反应纵队装甲团和一个步兵团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则是加强给第五军直属装甲兵团和野战补充团。

抽调美军一个步兵团装备分配给新编38师,新编38师一个步兵团淘汰下来武器装备,加强给66新编28师。

抽调美军一个步兵团装备给第五军新编22师,一个装甲步兵团装备给200师,这两个团淘汰下来武器装备,加强给第六军部队。

剩下的炮兵团装备,分别给第五军三个师以及新编38师,装甲炮兵团武器装备调归远征军长官部直属。这样的话,快速反应纵队得到一个装甲团,一个步兵团武器装备,第五军得到两个步兵团,一个装甲步兵团,还有三个榴弹炮营装备,新编38师得到一个步兵团,一个榴弹炮营装备,总体来说,第五军还

是占据便宜了。

没有办法,第五军是最高统帅部的嫡系,武器装备自然优先要配备给他们。

不过苏阳得到上百辆坦克,也算是有所满足了,更何况这次分配武器装备后,秦亮山炮团也可以正式返回快速反应纵队编制了,有了这个山炮团,苏阳部队战斗力便能够增加许多。

值得说明的是,按照美军编制内,即便是步兵师,也会配备给足够车辆,但这次他们运输过来的步兵师武器里,只有少量车辆,这些车辆也调归到快速反应纵队使用。

快速反应纵队和新编38师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率先开始更换武器装备。

装甲旅的装甲团,新编第一旅的第一团更换了武器装备,他们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则是要给第五军运输。

新编38师经过连续作战,目前他们只有七千多人了,孙抚民将112团更换武器装备,同时补充113团部分武器装备,让这两个团保持满编状态,114团则是只有一千余人而已。

部队更换武器装备后,英军将其余武器装备集中到一起,他们会在天黑后,通过火车进行运输。

苏阳心里对英军不是很放心,他抽调两个特战中队专门押送这些武器装备,防止英军从里面捣鬼。

这次的大赢家应该是


状态提示:第1306章 换装美式武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