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抗战之最强兵王>第1614章 决战

这次日军的意思很明显,要么进行决战,要么就让他们进驻到鄂省城镇,从而将湘北兵团压制在湘省,彻底切断湘北兵团对鄂省华夏国部队的作战支援。

苏阳很清楚,如果自己这边不能有效配合鄂省友军作战,以日军目前战斗力,他们会掌握很大的优势,不要说第十集团军了,就算是江防军都未必能够挡住他们的攻击。

这一次第十集团军的作战要是没有湘北兵团的一系列策应作战,他们付出的伤亡肯定会很大。

听取赵乐荣的建议后,苏阳朝着地图看了看,他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

日军既然想要进行决战,那苏阳就和他们进行决战,只要给日军带来一定伤亡,将他们牢牢牵制在湘省这里,后面的作战就会对苏阳这边有利,毕竟苏阳是有援军部队可以支援过来的,而且援军还是王牌军74军。

目前58师部队已经赶了过来与骑兵旅会和到了一起,74军是嫡系中央军,在整个华夏国部队里,各个部队都是发的是国难薪,比正常军饷要少许多,但74军不同,他们拿的是双倍军饷。

74军从淞沪会战开始,几乎是打满了每一次和日军的会战,几次部队伤亡都很大,可每次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都很惊人,甚至一度取代了老牌精锐18军,进入到华夏国四大攻击军序列中。

到现在,74军不断补充苏式和美式武器装备,只要第三,第六,第九战区有战斗发生,最高统帅部首要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74军部队位置。

这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队,此时赶过来的58师,足足有一万人兵力,处于满编的状态。

日军想要和华夏国部队进行决战,对于现在的苏阳来说也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

苏阳决心抽调主力,重创日军一路部队,从而再次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五月十六日凌晨三点半,苏阳命令44军,79军两万多人部队,直接对甘家场镇实施攻击,牵制这里的铁石部队,同时苏阳命令石首特战旅部队火速支援黄山头镇,携手暂编第五师固守黄山头镇,以抵抗独立混成17旅团等部队攻击,而苏阳则是亲自指挥新编第一旅,骑兵旅,58师,炮兵部队对官垱镇实施猛攻,打击64师团等部队。

凌晨四点钟,独立混成17旅团部队的二十门山炮野炮,十门火箭炮开始对黄山头镇实施炮击,在少将旅团长高品彪指挥下,野沟支队三个大队,独立混成17旅团五个大队数千人兵力迅速朝着黄山头镇靠近。

甘家场镇和官垱镇日军部队也开始策应作战,不过在这个时候,44军和79军开始出现在甘家场镇这里,这里的铁石部队不得不应对这两个军的攻击,暂时无法参战。

而官垱镇日军64师团这里,苏阳集结了五个炮兵营,对官垱镇实施凶猛炮击。

苏阳部队的三个炮兵营,一个骑炮营,58师的一个榴弹炮营,对官方镇进行猛烈炮击。

一颗颗炮弹不断落在地面上,巨大爆炸声响起,日军部队刚刚进入到官方镇没有多久,连工事都没有来得及修筑呢,他们遭到了数十门火炮射击。

64师团中将师团长船引正值迅速下达命令,他命令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长野支队火速构筑工事,他指挥70旅团余部两千多人部队开始进驻到官垱镇。

日军两个山炮兵大队,一个火箭炮大队立即设置了炮兵阵地,迅速开始进行反击,双方炮兵开始进行对射,而小鬼子们迅速构筑了工事,紧接着,船引正值命令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火速出击,日军六个步兵大队五千多部队,快速朝着炮兵阵地移动,他们妄图迅速将炮兵阵地解决。

但此时新编第一旅,骑兵旅,58师部队已经构筑了出发阵地,随着日军部队出击后,苏阳命令58师三个团正面与日军部队进行攻击,新编第一旅,骑兵旅快速从两侧实施夹击。

58师三个步兵团,新编第一旅两个步兵团,骑兵旅两个骑兵团总共七个团一万多人部队开始出击。

日军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瞬间受到了打击,五千多小鬼子陷入到三面夹击中。

轻重机枪子弹如同潮水一样射击出去,各种火炮的炮弹不断射击。

骑兵旅的坦克和骑兵迅速突进,日军部队伤亡很大,他们起初还想要加强攻击力度,从而迅速击溃华夏国部队,但是随着后续华夏国各团展开凶猛攻击后,他们伤亡数字如同火箭速度一样上升。

三名支队长互相取得联系,他们急匆匆的开始后退。

日军部队一次反击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自身反而损失了数百人,船引正值意识到自己这边遭到了华夏国主力袭击,他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全面转入到防御姿态,同时他命令铁石部队和独立混成17旅团迅速围歼当面华夏国部队,然后在配合官垱镇日军部队围歼华夏国部队主力。

船引正值想的很好,只是此时日军铁石部队在甘家场镇一带被44军和79军部队牵制,他们部队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不过铁石部队的铁心部队和铁血部队表现的很凶猛,他们数次对44军和79军部队展开反扑,给这两个军带来一定的伤亡,而日军独立混成17旅团部队被暂编第五旅和特战旅牵制,也无法短时间内解决战斗。

从十六日早上开始,苏阳指挥新编第一旅,骑兵旅,58师部队反复冲击日军官垱镇阵地,双方在外围阵地展开激烈的作战,枪炮声不断响起。

58师部队重点


状态提示:第1614章 决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