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盟军取得了欧洲战场的制空权,德军地面部队面临着巨大的空中威胁。1944年4月,德国军方计划研制一种武器,能够伴随装甲部队,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对付盟军的战斗轰炸机。该计划要求利用 k303 “dok“式机关炮,这种炮原本是作为高炮用在德国xxi 型潜艇上的,有一个全封闭的半球形炮塔。设计工作交给了雷明德尔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要求在1944年9月开始生产。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第一款设计方案是在原来双管30毫米k“潜艇炮塔上改进的。经测试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做出大量修改。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种炮塔和高炮是为潜艇设计的,不适合当作自行高炮使用。于是设计师们决定利用老式的30毫米mk103/38机关炮,德国空军把它称作“战斗机杀手”,许多大型战斗机都使用它作为武器,比如亨舍尔129和道尼尔335型战斗机。

1944年11月,第一辆真正的样车终于在马里英芬德生产出来了。经过测试验收后,在1945年3月开始生产,计划月产量30辆。但是由于奔驰公司和分包商斯坦林德斯公司间的配合问题,到1945年3月只有5辆底盘交付。这其中也有战争局势的影响,另外四号坦克也基本上停产了。这批“球形闪电”对空坦克运到奥德福,分配给了反坦克训练后备营,是否参加过实战不得而知,有种说法称它们参加了1945年4月德军西线最后的战斗,并全部损失。

“球形闪电”对空坦克一共有5名车组成员,装甲厚度由最薄处的10毫米到最厚处的80毫米。炮塔内容纳了3名成员:两名炮手分别坐在炮的两侧,车长处在炮塔中间。炮塔全重3500公斤,上部有一个舱盖供成员进出,车长必须再最后进入第一个出去。此外,还开有两个观察口。炮塔旋转依靠人力,可以达到每秒钟14度。装甲厚度仅20毫米。为了安装这种炮塔,在车体上改装了虎i坦克炮塔的座圈。

“球形闪电”的侧面轮廓低矮,机动性强(最高行驶速度达到38公里/小时),射速高(每分钟可以发射400到650发炮弹),火炮射角广。它对于低空飞行的盟军飞机,堪称是致命的克星。尽管安装的两门机关炮是相连的,但都可以单独射击。使用弹带供弹的标准30毫米炮弹,威力强大,只需命中3到4发,就足以摧毁任何一种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其最大的缺点是携弹量少,只够维持90秒的射击,其后必须由弹药输送车立即补充弹药。

另外,还有一种安装20毫米mk机关炮的射击方案。其意图是发射曳光弹,为30毫米的对空坦克指示目标。更为先进的设想是在“球形闪电”上安装雷达和红外线装置,使其具有夜战能力。在1944年11月,德国军方曾经提出要在“追猎者”的底盘上安装“球形闪电”炮塔,预想为flr 38(t)“对空追猎者”。1945年初,还曾提出过在“豹’式坦克的底盘上安装”球形闪电“炮塔的计划。这些方案由于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最后都未能实现。

尽管“球形闪电“对空坦克的生产数量很少,其改型方案也都未实现,但其超前的设计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42自行高炮,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类似”球形闪电“。

技术参数

重量 5 人

发动机c 120 型 12缸/功率300马力

行驶速度 200公里

车长 2. 2.30米

武器装备k103/38机关炮?和 1挺 7. 30毫米- 1200 发 7.92毫米- 900发


状态提示:球形闪电防空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