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水浒第一大官人>第501章 契丹骑兵

乔道清将二万军马,着团练聂新、冯玘统领,随后自己同四员偏将:雷震、倪麟、费珍、薛灿先行。

那四员偏将,都伪授总管之职,随着乔道清,管领精兵二万,星夜望隆德府治所潞城进发。

不一日,前锋已来到潞城之北十里开外,李庆这时本在指挥兵马攻打潞城,将士多次登上城楼,但听闻对方援军已到后,便下令鸣金收兵,以一万五千兵马看住潞城,自率三万余精兵绕城而上,在城北四里外摆开阵势。

潞城这附近有数条河流,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便是漳河。

漳河,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这漳河的河道迁徙无常,散温而不可制。

这漳河的上游主要有两条河流,一条是清漳河,一条是浊漳河,清漳河现发源于辽州的和顺县,而浊漳河则是发源于这隆德府的上党县附近。

清漳河总体自北往南流,而浊漳河却是向自南向北流,经过上党、潞城、襄垣然后拐个大弯,突然奔东南而去。

此时,李庆摆开阵势的地方,东边便是这浊漳河。

不过现在已是初秋时节,浊漳河进入了水流不大,最浅的地方未过膝盖,并不足以作为防护依仗。

不过李庆所选的战场,除了东边这浊漳河外,总体上开阔之地,显然并不打算摆开防御之阵。

不多时后,乔道清也统率兵马赶到了这里,两阵相对,旗鼓相望。

李庆放眼望去,只见对面阵中许多将校簇拥着一个先生,立马于红罗宝盖下。

那人头戴紫金嵌宝鱼尾道冠,身穿皂沿边烈火锦鹤氅,仗一口锟铁古剑,坐一匹雪花银马,八字眉碧眼落腮胡。

此人的马前皂旗上,写两行十九个大鎏金字:“护国灵感真人、军师左丞相、征南大元帅乔。”

这人原来便是对面的主帅乔道清。

两军对阵后,乔道清竟根本不与齐军搭话,便下令擂起了出击的战鼓。

一支七千余人的骑兵,立即从中间奔行而出,如轰雷一般,直往李庆的帅旗奔来!李庆、许贯中等人看着眼前这一幕,可谓是大出意料之外。

田虎的地盘,位于河东南部,同样缺乏战马,据李庆此前获知的情报,田虎成建制的骑兵也就那么三四千人而已。

未曾想到,这乔道清麾下,竟有着这么一支七千多人的骑兵主力!而且细看之下,此时冲锋而来的这七千多个骑手,个个身穿粗糙的兽皮短衣,透露着一股凶悍之气,分明就是契丹人!契丹贵族子弟,其实现在已多有不擅骑马,但底层百姓却很多仍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近年来,辽国屡遭败仗,境内反叛四起,民不聊生。

乔道清这七千骑兵,便都是他从辽国的西京大同府境内招揽而来的,有的是经年马贼,有的是反叛的士兵,有的则是活不下去的契丹百姓。

田虎与李援之间的关系,也曾和缓过那么一两年,而乔道清这七千骑兵,便是那时候他亲自去招揽来的,平时甚至连田虎都不怎么能指挥得动,也是乔道清安身立命最大的依仗之一。

此时,这七千骑兵,分为数个人数不等的梯队,呈锋矢阵突袭而来。

因为战斗的开始时刻是最关键的,所以突出在半圆型前边的人马最多,有两个千人队,共计一千七百余人,由乔道清的亲信大将雷震亲率,且皆为精锐。

其余的梯队,则人数不多,少的六七百人,多的近千人。

骑兵的战法,虽然说大差不差,大多数的注重点都是在速度与机动性上,但在不同的部队、包括民族之间,具体到战术运用上,却也还是颇有细节方面之差异的。

部队战法的不同主要是在主将,看主将的喜好是什么。

有的主将性格很果断,非常勇敢,往往就会更偏重突袭与奔袭;而有的主将则较为稳重,常常就更偏重步步扎营,不轻易犯险。

而民族战法的不同,则主要是便是看不同民族的“不同天性”了。

就拿女真与契丹来说,这两个游牧民族都是以擅长骑射闻名的,但是,尽管这两者都同样是以骑兵著称,分别的“天性”却也有不同。

也不能说全部不同,有相同,有不同。

相同的是两者都注重“两翼包围、中间突贯”,不同的是在布阵上有区别。

女真人惯于将部队分成几个“梯队”,逐次进入战斗,提高攻击速度,增大突击力量,就像用铁拳打向敌人,一下比一下用力。

契丹人布阵则多成半圆形或横队,精锐、敢死队居前,作战主力摆在两侧,主将和护卫亲兵居中。

与敌接触时,以精锐用突然冲刺来进行局部攻击。

如果攻击得手,其后跟进的主力便立即跃进,从两翼包围消灭敌人。

如果攻击不成,则马上后撤,诱敌追赶,若诱敌成功,主力一样跃进,迅速向前奔驰,从正面及两翼包围敌人而歼灭之;若是诱敌没有成功,敌人不追,就整顿队伍再次进攻。

这种作战方法,其余与后来那令人闻之色变的蒙古人已是颇有相似之处。

而女真人的作战重点,则在于一个个相对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梯队”。

当然了,这只是泛泛而言,也并非全部的女真或契丹骑兵都是全按这个战法。

在很多时候,交锋之后,契丹人也会如女真的梯队一样轮番冲击敌阵的,就比如现在,以这些契丹骑兵便是“梯队”为主,进行冲锋,不过又保留了契丹


状态提示:第501章 契丹骑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