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虫族是怎样炼成的>第五十九章 江河湖海

由于冰川的熔化是自下而上,所以,在蜂巢群加热给星球表面升温时,还会时不时伴随着冰川的坍塌,好在蜂巢本身的结构强度非常高,可以无视这点。

涓涓细流从冰川缝隙中流淌而出,水滴自顶端,聚集在蜂巢的外侧,然后在高温中加热成水蒸气。

在地面蜂巢铺设面积进度达到三分之一时,自冰川时代以来的第一片积雨云出现了。

不过,这片越积越厚的积雨云,下的并不是雨水。

蜂巢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源源不断的蒸汽在将顶部的冰层融出一个通向最上层冰面的通道后,继续上升,成为云。

富含热量的云在高空一次性释放大量的热,凝结形成冰晶落回地表。

于是,解冻之后下的第一场,不是雨,是雹。

这是一个冷热交替的过程,冰雹将上层的冷气团带向地表,而热空气则留在了上面,这时候,南北两极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大气环流开始运作。

热空气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被分割成无数份,散落于星球的每个地方。

看起来,似乎蜂巢的加热变得毫无意义,下落的冰雹加厚了冰层,制造的热气团又因为大气环流,散布到整个星球,升温效果微乎其微。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能这么看,需要换一种角度,这可能不是最快能看到升温效果的方式,却是最温和的方式。

大气环流的存在,让星球升温这种事情能有一个缓冲过程,而不是突兀完成,从引发什么灾难级的自然现象。

蜂巢加热是持续性的过程,即便下来再多的冰雹也会被重新加热成为水蒸气,如此往复下去,星球就会以尽可能平和的方式,实现整体性的升温。

越来越多地方的冰层在发生坍塌,蜂巢周围的水潭成了池塘,在逐渐从池塘扩展成为大型的湖泊。

水位是一升再升,很快就漫过蜂巢的高度,将其全部置于水底。

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眼见时候已经差不多,霍古将此前收集到的那些,暝创造的原生微生物,激活它们,并逐一投放出去。

这些微生物中,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不过霍古都是一视同仁,没有什么区别对待,微生物们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都与它无关。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霍古也不能算是闲着,它要给时刻监控着各个大型生物系统的运作流程是否出错,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升温还在继续,不过以蜂巢为中心的圆形湖泊扩展速度已经没了当初的那般快速,虽然还在逐年的扩大,但扩大的速度确实是呈现出递减趋势。

关于这种事情,霍古已经注意到,但它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这是圆形湖泊面积扩大造成的效率递减假象。

因为每个蜂巢制造的热量都有着自己的极限,每年融化冰川量就那么多,如果仔细按照面积计算的话就会发现,实际上蜂巢的融冰效率并没有降低。

之所以看起来呈现递减趋势是因为圆形湖泊半径的延长,每延伸出一定距离,圆的面积就会几何倍的增大。

不过,确实还是有事情让霍古会多分出一些心神去注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漆黑如墨的天空终于发生了一点变化,有了一些偏向于蓝色的迹象。

这种迹象很微弱,不过逃不过霍古那经过多次优化修改调整设计的视觉器官,对光谱色调渐变的敏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肉眼的范畴。

很显然,大气中多出了一些其他的成分,这些还未清楚正体的物质对照射向地表的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于是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很好,总算是快要到了。”

根茎上的视觉系统锁定着来自天空的一个小黑点,并且这个小黑点还在迅速的放大,有某种东西正在向着蜂巢方向冲去。

很快,那个未知的东西已经下降到一定距离。

“结构比较脆,下降的时候还是注意一点比较好。”

“撑开。”

指令下达,那个东西从尾部迸发出一个好似降落伞一样的膜状物,速度急速下降,然后,坠落在距离蜂巢几米的水中。

水底早已等候多时根茎,将那个物体吞没进根茎系统。

这个物体是一个生物型采集瓶,内部结构很简单,就是类似竹子一样的中空结构,强度完全依靠钛合金外壳,霍古专门制造出来,用于采集空气样本。

在不久前,为了探究天空变色的原因,霍古像上次那样向天空发射了这个生物型采集瓶,采集目前大气的样品回来。

根据霍古的经验,天空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当时大气内的成分,比如冥古宙时期是橘红色天空,还有地球的蓝色天空。

一条条根须探入瓶中,开始分析里面空气样品的成分比例。

最先被注意到的是二氧化碳,因为里面的成分中,二氧化碳占比是最大。

“嗯,随着冰川的融化,一部分被困在冰内二氧化然,还有那些成为干冰的二氧化碳,都重新加入到星球大气内……”

“一定成分的甲烷,看来是上次那场角逐中的幸存者……”

这个霍古没感到什么意外,虽说八面体是消耗甲烷的大户,可也没可能一下子把星球的甲烷储量全部消耗殆尽。

“咦?氧气?”

“不对!这个分子结构是……臭氧?”

臭氧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形成的条件就是氧气加上电击。

这么一来,天空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江河湖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