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ken谁不知道大越的地方政策不对路子?照吕智的看法,早就该变法了。
但这里边有个问题很严重,变法没毛病,有毛病的是变法的人,是谁来变法。
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吕智见识短浅,只知道变法者的下场都很凄惨,鲜少有能得善终的。
换句话说,这基本是条必死的路子。
吕智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即将走向人生巅峰,他就没必要往这里边掺和了吧。
…………
韩知兵斟酌了一下,其实吕智的想法不难猜测,变法确实艰难且危险。
再一瞅越王,似乎也没下定决心,韩知兵话锋一转,换了一个话题,反而说起了吕礼入职都察院当监察御史的事儿。
“监察御史?那不就是挂一个名儿吗?”吕智随口一说,然后就意识到了什么。
监察御史现在确实就是个挂名的,但是一旦变法,那可就是排头兵了,韩知兵这是推吕礼去送死啊!
当然了,也不是送死那么夸张,只是这个任务实在太危险了,能不能保住小命实在得看运气。
只是这事儿不是谢大学士推荐的吗?……吕智赶忙问道,“这事儿谢大学士也知道?”
“不知道。”韩知兵摇摇头,又点点头,“但三位大学士应该都能猜到。”
“这还真是……”吕智有些无语,细细一想谢大学士的性子,那位可是十足十的主战派。
试问,他连吴国都不怕,还会怕区区大越国内的这些臭鱼烂虾?
上次出使楚国就很冒险,谢言还不是和吕礼一起去了?
这次让吕礼去都察院任职,怕是也是同样的想法,这谢老爷子有些莽啊!
不过嘛,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若是这件事儿办成了,那吕礼未来的仕途也就稳了。
吕智安静下来,开始思考这件事儿的可行性,事情办不办的成,这个不好说,敌对势力很强,但咱们这边也有韩知兵带头,谢言暗中支持,希望还是有的。
吕智又想,若只是保全吕礼的性命,他应该勉强能做到。
反正也是这个局面了,大不了就赌一把,√,干了!……吕智一挥拳头,“成,那就这样吧。”
“还是精神上支持我?”韩知兵虽然笑眯眯的,但说起话来是真的噎人。
吕智一扭头,干脆不看他,这叫眼不见心不烦。
“哈哈~~~莫急,莫急,八字还没一撇呢。”越王见韩知兵说服了吕智,终于站出来说话了。
韩知兵和吕智赶紧拱拱手,稍微往后退了退,准备聆听圣训。
“嗯。”越王沉吟片刻,“攘外必先安内,这话说的很好,不过此事还是得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王上!”韩知兵一听,急了。
“王上可是又要行什么缓兵之计?那可不成,不能再缓了,再缓等吴国缓过来,那卫城和庆城的五六万人马可就不一定能抗住了!”
韩知兵言之凿凿,忧心忡忡,搞的越王张张嘴,什么都没说出来。
吕智双眼微眯,“父王,军机大事,儿臣本不该多言,可是正像韩尚书所言,总靠卫、庆两城的军队帮助玄武城抗敌,事有不妥,他们毕竟是守卫都城的力量。”
经过这两次吴越冲突,吕智算是看出来了,大越走的是精品路线,是靠着全国的税收才勉强维持着这十来万的强盛之兵。
这有些像是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那种奇功伟绩的魏武卒,但是又明显没那么强。
它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是上上次吴越大战,越国无奈之下,改革兵制才催生出来的。
按照吕智的想法,这种应急兵制,它应该就像催熟的肉鸡,必然是存在某种缺陷的。
那为什么这二十年来,大越却依旧维持着,不曾改变呢?
吕智自知自己见识短浅,就把这些问题都问出来了。
越王依旧保持沉默,韩知兵叹了一口气,“当初组建起这些士兵,依靠的是整个越国的力量。”
那时候国破家亡就在眼前,无数越人背井离乡奔赴战场,主动参与到战争当中,再加上类似军功爵制的军制,这才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后来战争胜利了,国内国外都不算安稳,一开始是不敢,怕一解散就召集不回来了,后来,后来就习惯了。”
啊,这是看出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强悍了,不想放权呗。
别说越王了,就是吕智看见这么一支百战老兵,也是不想放人的,“原来是这样。”
…………
事情又陷入了僵局,经过二十年,百战老兵死的死退的退,换上来的这些也还行,但战斗力明显下降了一大截。
又因为历史遗留和卫城军、庆城军的编制问题,军队在数量上又有些不够看,更加经不起消耗。
就像这次,卫、庆两城损失的精兵加起来就不下一万之数,想要补充起来还不知道要怎么费劲呢。
问题有些深了,吕智实在不知道怎么解决,他只能试探性的问道,“这些士兵,洗脑了吗?”
越王和韩知兵:“???”
“呃,那就没事儿了。”吕智琢磨了一下,韩知兵还在这里,有些话还真就不好说。
最终,韩知兵的建议还是得到了采纳,但越王还是决定暗中行事,派出一些信得过的监察御史分散到各地,分析情况,然后再制定最终方案。
虽然还是有些缓兵之计的意思,但这无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