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下安康>第99章慈父逆子

宫外的事情多纷扰,宫内的事情也不枉多让。

十一月二十八日一早,晋王的奏章便上到内史省,再被转到杨坚的御案前。这份奏章的出现,敲开了这几日沉重气氛里的坚冰。

与众人所想像的晋王会往死里抹黑太子大相径庭,晋王上书不是求杨坚处死太子杨勇,反而是为太子杨勇求情,希望圣人能看在昔日父子情分上,饶太子一命。

杨广这个上书上的好啊,要饶了杨勇不是因为他功有多大,德有多高;也不是杨广要不顾国法,徇私舞弊。只是因为他是圣人的儿子,杨广顾念着兄弟之情,所以才求圣人饶了杨勇。

这一封奏疏在朝野内外掀起了巨大的风波。有说晋王仁义,当立为储君;有说晋王此举不妥,不能因私废公,当秉公执法,处置了杨勇;还有说晋王不智,养虎为患,要做第二个东郭先生······但无论怎么说,这封奏书带来的巨大热议又让杨广随之卷入风波之中,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众人皆夸他仁义贤孝,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其后果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都没有想到的。

十一月三十日,大隋第一重臣杨素回京。

同日,杨坚招朝中重臣包括杨广、杨素、杨雄、苏威、柳述、裴矩、牛弘、赵绰、元岩、元胄、薛道衡等人共同商议太子之事。

这是一场决定太子命运的硬仗,也是决定大隋未来数十年政治格局的大事。杨广早就和裴矩商量好了,虽然圣人要保太子,但他们仍然要以弄死太子为第一方案。

为此裴矩定计,要让杨广和杨素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主导此次的朝议。

而杨素作为杨勇的第一大苦主,自然愿意对太子拼命下死手。而且当时因为灵州之事,杨素两次得罪了杨广,虽然现在杨广夺嫡用得着杨素故不做计较,但以后谁也说不准杨广会不会旧事重提,重翻旧账。因此现在的杨素巴不得亡羊补牢,为王前驱,弥补双方感情,博得杨广的好感。

而且太子杨勇若存,便有翻身的可能。杨素真是把太子杨勇得罪惨了,太子杨勇若是重新上位,掘了杨素的祖坟也有可能。

其实杨勇的事情是明摆着的,光是逼宫造反一事,其它的事情也无须再提了。若是连造反都不严惩,那家国事还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圣人之心不定,众人对此事便不敢妄言,只得一个个做那锯嘴的葫芦,默不作声。

杨素是现存的朝中第一人,又身负杨广重任,见状不得不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也圆了这个场面。

其实杨素和杨勇之间的仇怨由来已深。

当初太子担忧地位不保,便令新丰人王辅贤制做了巫术诅咒之物,被杨坚察知之后,便在仁寿宫派杨素回京去观察杨勇的行为。

此时的杨素早就因为弟弟杨约的劝告投向了杨广,因此杨素到了东宫,便停住不进。杨勇换好衣服等待杨素进来,杨素故意很久不进门,以此激怒杨勇。杨勇这个人没什么城府,见杨素失礼因此便怀恨杨素,并在言行上表现出来。也是,在杨勇心里怕是想杨素算什么东西,也敢怠慢他。

杨素心机多深,回去就向杨坚打小报告:“太子心生怨恨,恐怕会发生变故。希望圣人多多防备观察。”杨坚本就对太子心生芥蒂,因此听了杨素的谗言和诋毁之词,对杨勇更加猜疑了。

“圣人,太子怕是反心由来已久。当初我奉旨到京师辅助皇太子查核刘居士的余党。太子接到诏书,脸色大变,表情非常愤怒,他对我说‘刘居士的余党都已伏法,让孤到哪里去追究呢?你作为右仆射,责任不轻,你自己去查核此事吧,关孤什么事!’又说‘当年代周时的禅让大事要是不顺利,孤先得被杀,如今父亲作了天子,居然让孤还不如几个弟弟,凡事都不能自作主张!’还长叹说‘孤觉得太不自由了。’太子殿下素来与刘居士交好,刘居士被处置之后,太子陷入自危当中,一直怕事发。今悍然发动兵变,阴谋篡位,怕也是计划已久的事情。”

其实杨素的话并没有太大虚假,但杨勇的这些话都是有特定场合的。若是搞文字狱掐头去尾找上几个片段,谁都有可能被说成犯罪。况且空口无凭。这些内容的真伪对众人来说还真不好辨别。

但杨素现在已经权势颇重,又得杨坚信任,因此也没人敢反驳他。

众人再看看原本为太子求情的杨广,他倒是没什么表情,但老神在在,不发一言,跟谁都欠他二百万钱的一样,一时之间也不敢多指望。

杨坚听了倒没有怀疑杨素说得是假话,只是情绪更加的低落。他本来是想替这个长子求一条生路的,但一上来杨素就连番实锤,让亲近杨勇的人话都说不出口。若这样下去,杨勇就要非死不可了。

杨坚可能这两日真的心头受伤了,也没什么精神,脸上憔悴了不少。他坐在龙椅上,一手扶着桌案,一手轻拂过额头,有些吃力的样子。

最前边的杨广还以为杨坚身体不适,赶紧一副孝子状上前询问,但被杨坚制止了。

“这个儿子朕很早就觉得不能够继承皇位了,皇后老劝朕废黜他,但朕认为他是朕作平民时生的,又是长子,希望能多给他些机会,使其能够逐渐改正错误。朕克制忍耐到现在了,本来以为他能知错······

唉!

杨勇曾经指着皇后身边的侍女对人说‘这些都是孤的’,你们说这话说的是多么地奇


状态提示:第99章慈父逆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