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的工业革命>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枪

朱舜也站了起来,憋着笑意,把手掌伸了出来:“击掌为誓。”

张大使见他伸出了手掌,迅速拍了过去,在‘啪’的一声过后,大笑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可不能反悔。”

朱舜心想就怕你到时候反悔:“张世叔放心,绝对不会反悔。”

从军器局的公廨走出来,可以说双方都是皆大欢喜,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知道张大使还会不会欢喜了。

王承恩白天要当值,除非是有特殊原因,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回来。

不过王家府邸有一些特殊手段,可以把消息传递给王承恩,这个手段就是东厂线报。

东厂作为皇上的耳目,从来没有为哪个人传递消息的先例,倘若是帮别人传递了消息,就违背了成立东厂的初衷了。

大明天子一人的耳目。

留在王家府邸的那名东厂番子,知道朱舜和天子身边的大红人王承恩关系不错,再是不错,就算是厂公的亲儿子也不会帮他传递消息。

可是当朱舜随口说了一句,又发明了一种新型机械机床,东厂番子经过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破了这个先例。

成了,他在东厂内部就能青云直上了,不成,大不了一死。

东厂番子立即离开了王家府邸,去了紫禁城。

乾清宫。

早朝过后,崇祯照例是在乾清宫处理政务,王承恩在旁边小心伺候着。

崇祯拿着山西巡抚送上来的奏章,面无表情的说道:“承恩,这两年来一共给山西拨去了多少银款。”

王承恩的记忆力惊人,朝廷里五品以上官员的履历,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被人称作是六眼秉笔。

王承恩在脑子里回忆了关于山西银款的奏章,只用了三个呼吸的时候就算了出来:“启禀皇上,一共是三十七万八千两白银。”

崇祯把奏章仍在御案上,面无表情的说道:“拿了朝廷这么多的银子,山西到现在还是流民遍地,也没必要在山西待着了。”

“承恩,拟个奏章,山西巡抚革职查办,押入刑部大牢等候三司会审。”阴间那些事儿

朱舜端着火绳枪,对着永定河开始了一连串的繁琐开枪步骤,清理药锅、装引药、装发射药、挂引线……等到火绳枪开火,都已经过去两分钟了。

朱舜放下火绳枪,回头看了一眼如临大敌的锦衣卫说道:“第一代火枪的使用步骤繁琐,耗费的时间太长。”

“别说是女真鞑子了,就是流寇也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冲到火枪队的面前。”

朱舜抄起燧发枪,只用了两个步骤,就顺利的开枪了,前前后后不到十秒钟:“这种燧发枪,微臣给它定义为第二代火枪。”

“燧发枪的威力,皇上应该也看到了,最大的优势在于装填的速度极快。”

不等朱舜说完,向来喜欢独坐高台静观庙堂局势的崇祯,竟是主动说话了,还是抢话:“有了这种第二代火枪,将会彻底改变大明边军的劣势地位。”

朱舜看到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这么的失态,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了:“皇上说的很对,有了这种快速射击的燧发枪,大明边军的劣势地位将会彻底扭转。”

“皇上再看这种线膛燧发枪,微臣给它定义为第二代半火枪。”

线膛燧发枪的威力,崇祯早在第一场赌局的时候就见识过了,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前两代火枪。

只是这个命名却又有些奇怪,恢复冷静的崇祯,递给王承恩一个眼神。

王承恩立刻问道:“朱掌厂,第一代和第二代倒是好理解,这个第二代半是什么意思?”

朱舜拿起线膛燧发枪,按照步骤开了一枪:“线膛燧发枪的威力皇上也见过了,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射击速度不如第二代火枪。”

“按照微臣的想法,这个第三代火枪,在保持线膛燧发枪的射程和威力的同时,还要像第二代火枪那样有着快速射击的特点。”

“现在只是完成了一半,所以微臣就叫它第二代半火枪。”

保持线膛燧发枪的射程和威力,射速堪比燧发枪,崇祯没打过仗也明白这其中代表着什么意思。

崇祯走过去,一把握住了朱舜的手臂,目光火热的问道:“爱卿何时能造出第三代火枪。”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