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神秘特种部队:血色貔貅>第81章 武器科技

来不及转移狙击阵位,也压根没打算转移狙击阵位,除了紧紧咬住的牙关之外,乌鸦任凭近在咫尺的假目标周遭被打得火星四溅,却连呼吸的频率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型狙击步枪的弹匣装弹只有五发,但乌鸦却在经过了丹尼斯.邓改动的型狙击步枪的枪膛里,多装了一发子弹。

或许对某些职业狙击手而言,这种对枪械损伤极大的做法并不可取。但在实战战场上,一击必杀的狙击手们却或多或少的希望自己留有后手。

或者说,在打出第一枪之后,有着更多一次开枪的机会!

微微眯着眼睛,乌鸦从型狙击步枪的昼夜瞄准具中再次锁定了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的对手,轻轻地叩动了扳机。

在后座力防御组件的作用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后座力并没能撼动乌鸦那如同磐石般稳定的射击姿势。间隔不到一秒的时间,乌鸦的枪口下再次多了一个猎杀记录。

但也在这瞬间,对方的狙击步枪射出的子弹,也刚巧击毁了乌鸦设置的假目标!

毫不犹豫地一个翻滚,乌鸦看也不看兀自冒着青烟的假目标,斜着身子从预留的撤离通道中冲出了预设狙击阵地。

对方也是老手,不可能被一个假目标一再的欺骗。更何况方才自己击发时,假目标已经在同时被摧毁?

毫无疑问,对方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位置!

从起初预设的几个狙击阵位上选择,除了方才的这个已经被摧毁的狙击阵位,另外还有至少两个狙击阵位能对对方的狙击步枪子弹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在这种彼此都是老手的对决战场上,一味的依靠规避对方攻击或是隐藏形迹来求的自身安全,无异于天方夜谭!

依托着一块火箭尾翼残骸,乌鸦在连续两次击发之后,再次清除了两名毫不掩饰自己身形的对手,几乎是连滚带爬地窜进了一个由三块火箭发射基座固定架残骸组成的狙击阵位中。

将脊背靠在了冰冷的火箭残骸上,乌鸦在尽力呼出肺中二氧化碳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手指再次叩动了扳机。

7.62毫米口径的子弹飞速地旋转着,在飞行了不长的一段距离之后,狠狠地钻进了目标的胸口!

在战场上的猎杀,尤其是在使用大威力狙击步枪进行猎杀的时候,通常最好的射击目标就是有生目标的胸口,而不是在瞄准具中看上去只有硬币大小的头部!

就像是那些在战场上生存了几乎一辈子的老兵们所说的——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又何必去追求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名?去遵守那些看上去很美、很正确的规则和形式?

几乎是在乌鸦击发的同时,一发svds改进型狙击步枪的子弹,贴着乌鸦的头顶击穿了乌鸦背靠着的金属火箭残骸!

同样口径的狙击步枪子弹,却会因为装药量的不同、弹头材质的区别,甚至是击发条件的差异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射击效果!

就像是曾经在美国陆军中险些闹出超级丑闻的那个故事一般——大名鼎鼎的布雷德利装甲车,在实战中却因为挨了一发超远距离射来的r-7火箭弹,而导致车内成员无一幸免,全部被车体燃烧后产生的烟雾熏死!

这对一种已经经过了多次实战测试,同时已经配属到一线作战部队的大型装备来说,简直是一种绝不可能饶恕的重大错误!

于是反复彻查之下,才知道负责制作布雷德利装甲车的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在装甲车的装甲层材料上使用了某种燃烧后能大量释放有毒气体的材料。

而在检测装甲层的防弹性能时,手眼通天的生产商们却通过贿赂、威胁或是拿捏着某些美国军方高层人士的把柄等办法,采用了罗马尼亚产r系列火箭弹作为测试工具。

说起来都叫做gpr-7,也都是同样的穿甲型火箭弹,但在杀伤和穿透效果上却是天差地隔!

在美国军方最终的调查工作中,曾经有几名军方调查人员用罗马尼亚产rgp-7火箭弹射击普通的居民用铁门,那号称具有穿甲效果的火箭弹却是‘当啷’一声,远远地弹了开去……

而同样的,产自俄罗斯的svds狙击步枪专用弹,在威力与穿透力上,远比型狙击步枪所采用的7.62毫米口径子弹超越许多!

虽说那颗子弹并没能击中乌鸦,但乌鸦紧靠在火箭残骸上的背脊,却因为火箭残骸被击中后所产生的振动而隐隐发麻。

显而易见,这是个在战斗中打出了心得的老手朝着自己发出的第一波攻击——不求杀伤,只求威慑!

或者说,只想通过这一发能穿透火箭残骸的子弹,逼着自己从这个已经不安全的地方跳出来,去寻找下一个更加安全的位置。

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去判断对方已经有多少支狙击步枪的枪口锁定了自己的位置,乌鸦不退反进,猛地朝着自己预留的射击口——一个足有一米五见方的不规则窟窿中鱼跃而出!

显然是没能预料到乌鸦几近找死般地从面朝着自己的射击方向冲出,好几支匆忙中转换预计射界的狙击步枪都走了空,只是在翻滚着从火箭残骸堆上坠落的乌鸦身边打出了几道烟尘。

但这也仅仅是最后的疏忽……

从火箭残骸堆砌而成的废料堆上翻滚而下,乌鸦的行动路线和轨迹显然已经不能完全自控。这对于六名已经锁定了乌鸦身形的狙击好手来说,已经是再明显也不过的目标了!

几近狞笑着,塔利


状态提示:第81章 武器科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