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方形面片折叠三次,再次反复擀压,直至黄油完全融入道面片当中。将面片搓成长条状,用菜刀切成合适大小,用手捏成薄薄的圆形,取来小茶盏,将其贴着茶盏的内边按压,按压成合适茶盏大小的蛋挞底皮。
蛋挞皮做好了,便把蛋挞芯液倒入十二个蛋挞皮里,只是倒了八分满,万尚志挑了些个头饱满些的葡萄干、梅子干、樱桃干随意放入其内。
一切都制备拖堂,开始下一步烧锅。此时万尚志的眼神凝重起来了,锡纸有茶盏代替,火候却不好代替,烤箱用的是烤,隔绝了所有水蒸气,所以食物烤箱制作出来会外皮酥脆。而在这古代,却只能用锅烹、炸、煮、焖等,皆是会产生水蒸气的,而蛋挞要做的就是外酥里嫩,外酥,如果遇见水蒸气,便会软烂。
所以万尚志只能尝试一种方法,就是隔水蒸,但是不盖锅盖。这样热气本身外散,也许会导致蛋挞不易熟,但是经过大量时间的蒸后,还是会熟的,最终做出来的蛋挞应当是与后世所差不多。
万尚志将锅中加了少量水,放上笼屉,把十二个小茶盏全都放了进去,加大火候开始蒸。他本人则一直站在旁边,仔细的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