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派出的军使向苏沃洛夫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拿破仑首先高度的称赞了俄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接着便指出:“俄罗斯和法国之间其实并没有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问题。为了一些完全可以用谈判来解决的一些技术性的小问题,却让两个国家的年轻人毫无必要的流血,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令人无法理解的悲剧。”
拿破仑向苏沃诺夫元帅提出,在双方之间首先达成停战,至于法国和俄国之间的一点“小误会”、“小问题”,那完全可以留待以后,由双方政府商谈解决。
拿破仑还向苏沃洛夫提出,双方选定一个地点,就停战的相关事项进行谈判。
送走了法国的军使,苏沃洛夫便将俄军将领们都集中了起来。他首先向手下的将领们出示了拿破仑送来的信件,让大家都看看。等大家都看完了,有交头接耳地议论了一番之后,苏沃洛夫便问道:“对这封信,你们有什么看法?”
“奥地利的约翰大公这些天一直在宣称,法国人在北方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拿破仑的军队很快就要接到撤军的命令了——看来奥地利人说的倒是完全可能是真的。”
“但是要我说,法国人说的也不错。难道在意大利还真的能给我们一块地盘不成?就算我们和法国人拼命,趁着他们撤退的机会,把意大利抢过来,还不是便宜了奥地利人。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我觉得还不如和法国人谈谈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法国人那里得到一些技术——相比英国人,我觉得法国人在科学技术上可能更胜一筹。”
“我赞同安东诺夫后面的说法,我觉得法国人的科学技术比英国人更先进,至少在陆军相关的技术上,法国人肯定是世界第一。”
“要我说,我们应该派人到法国去系统的学习。要……”
“其实要我说,我们和法国完全没必要打个什么仗,相反,我们应该结盟,这样东方是我们的,西边是他们的,这多好!”
“你想得倒好,但是法国人和土耳其人一直是一伙的。”
“法国人为什么要和土耳其人一伙?不就是为了对付奥地利人吗?我们比土耳其强多了,要压制奥地利人,法国人完全可以……”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虽然每个人说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其实都不太想要和法国人打仗,至少是不想和法国人在遥远的意大利打仗。
苏沃洛夫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种态度不仅仅是这些将军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绝大多数的士兵们的态度。他们并不想继续和法国人打了。
理论上来说,在法军撤退的时候追击,说不定能打个大胜仗。但是看看大家的士气,再想想法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苏沃洛夫觉得,即使在野战中,如今的俄军,多半也是打不过法军的。如果能利用谈判,从法国人那里弄些好东西回去,好像也真的不错。
至于奥地利,苏沃洛夫元帅觉得,俄国人流出的血已经算是非常对得住奥地利人了。如果奥地利人对停战不满,他们可以自己去和法国人打嘛。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既然有了这样的认识,双方的谈判就变得相当的顺利了。拿破仑和苏沃洛夫在某处庄园中见了面,双方相互赠送了礼物,并就双方暂时中止敌对活动达成了一致。
然后拿破仑便留下一部分军队殿后,自己带着大军北上抗英去了。
发现法军主力北撤,约翰大公便找到苏沃洛夫,表示这个是好机会,跟着追过去,说不定能趁着法军主力北撤,把意大利夺回来呢。
对于这个要求,苏沃洛夫元帅表示:法国人非常狡猾,贸然追赶过去,很可能就会掉进法国人的陷阱,所以追击什么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另外,俄军此前损失很大,现在也无力追击。
而更让约翰大公无语的是,苏沃洛夫元帅的这个态度,至少是那个“追击一定要慎之又慎”的态度,竟然在奥地利那边也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奥地利的将领们也纷纷表示,法国人大大的狡猾,我们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法军主力就在俄军的“慎之又慎”,以及奥地利人的“以不变应万变”之下,大摇大摆的北上了。而即使在已经得到非常可靠的情报,法军主力已经北上了,他们的正面只剩下不到一万人的法军殿后部队和四万为了“保卫自由的北意大利联邦”而集结起来的北意大利联邦军队了,俄国人依旧是一副“慎之又慎”的样子。
俄国人固然慎之又慎,但是奥地利人却活跃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打法国人,哪怕是法国殿后部队,虽然很危险,但是和意大利人打,他们还是有信心的。意大利人嘛,谁没见过?
于是奥地利人就向着他们认定是意大利人把守的位置a了上去,然后他们就打出了gg。败退下来的奥地利人对俄国人表示:“我们遇到的是穿着意大利人衣服的法国人!”
于是俄国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表示:“我们早就说过了,法国人非常的狡猾,我们的行动必须慎之又慎。你们不听,你看,上当了吧?法国人真是太狡猾了。”
“是呀,法国人真是太狡猾了!”奥地利人也表示赞同。
拿破仑带着六万多精锐的法军,再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回到了法国。刚刚一回国,就传来了英普联军逼近凡尔登的消息。
从列日败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