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了这道严密防线后,黄巾军的阻碍诸侯军的目的,算是彻底破灭。
几乎,整个北面的所有城寨组成的连环壁垒,给郑升是凭借一军之力,在短短几日内,迅速地就瓦解而节节崩坏了。
这样一来,黄巾军这五万兵力,其实质就成了一条细线,任人宰割,一触即溃。
只是过去两日功夫,连续地拔寨,叫黄巾军兵力大幅削减。
本就是闲散的弱旅,成群结队地作鸟兽散。防线由内到外,裂开来数个大豁口。
各路诸侯望见事态,也闻风而动。本就是追名逐利的他们,全部趁机来分一杯羹。
悉数带兵将剩余的那些依然顽固的城寨,给大军压碎。
一切尘埃落定,两日的战火,前夜的血,直到今日,依旧是在地上流淌,盖满了这片地域。
过去两天,血没有干涸,才是叫人惊愕的,第三日,郑升起早,从军营一路骑马赶来,见到这地况,也是瞠目结舌。
但他迅速回归平静,也就是叹了口气,没说什么。他就传令下去,让军士给用火,将这血腥残酷的战场,焚烧干净。
此役过去,郑升犒劳三军,同时,又是整顿一番。积极筹备起来未来的战事。
尚且是有大事要发生,大军行动一刻也不能停。
再调整歇息了半天后,郑升就号召三军,继续往前进发,朝着黄巾军的第二战场,势不可挡地奔赴过去。
他如此快速,也是由于兵贵神速,机不可失的道理。一旦贻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率领着关羽、张飞,关羽也已经从后方,掌控中军,移动过来,与郑升的前军汇合。
二人兵力汇总,除去刘备带领地后方军队两千人,郑升自己手中,掌握的就有三千人兵力。
上次的拔寨战,消耗的人数,又给他以俘虏的黄巾军散兵内,精挑细选,补充了回来。
军队依旧强悍,笔挺身躯,威武雄壮。就是要一路贯穿,给黄巾军整个打溃。
再次进入行军路途,郑升见大军行进速度,伴随体力消耗,越发迟缓,就又考量了个法子,那就是分军行动。
化整为零。
大部队因为前后拥挤,堵塞异常,因而行军缓慢,进击速度大概一日二十里。
而郑升将三千人部队,一举切割,像手里拿着大刀,分割牛肉。他把军队划分为三十支。
这样,虽然显得松散,如果遇见敌军,让敌军钻了空子,抓住这个虚弱间隙,来逐个击破,就是损失巨大。
但郑升料定,一路上并无敌军埋伏,且也值得冒这个险。
因此,在无战事的情况下,他化整为零,行军速度大幅提升。
一日行军可达四十里。
另一面,随着军队步伐稳固,进军迅疾。大军如疾风般,就抵达了中原地区。
那就是一片辽阔无垠,肆意驰骋的平原。
这样一来,行军速度事半功倍,几乎达到了一日五十里。
这么看,郑升坐镇中军,估量一波,只消四日,他军就可以闪电般神速,奔赴第二片战场。
也就是黄巾军以八万大军,坐镇的关隘,用以压缩官军,阻隔住官军的脚步,让黄巾主力,有足够时间,去吞并徐州。
郑升对此的盘算,按照军事战略分析,他内心推断:“黄巾军这一举是破釜沉舟,若是拿不下,那就是全军覆没,大势尽毁。因而,他们竭尽全力,抱着必死的决心。我必须要瓦解他们的战略。”
这样思考,郑升就是连日奔波,大军星夜兼程,披荆斩棘,总算是抵达了中原地区,黄巾军把守的关隘处,将官军全部拥堵在一条大河对岸。
而黄巾军则是据守险地,把控河岸要道,一旦官军稍有动静,渡河到对岸。
黄巾军就是一顿弓箭乱射,给官军的船只全部射沉。
这种几乎是牢不可破,易守难攻的险地,黄巾军盘踞在此。就像是一只巨龟,五体缩在坚固的壳内,根本就是动弹不得。
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
因而,郑升内心揣度,不可硬取,只得从长计议。
他行军到黄巾军把守关隘的西面后方,将松散的部队重新整合,并在一起。随后,就驻扎在一片山地内。
群山环抱,高地无数,天然屏障挡着。
距离黄巾军得有五十里路途。他料定,黄巾军即便收到风声,得知后面有军队行踪,开拔至此,也会淡然处之。
主要是,黄巾军也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来了多少人,假若是大军,那么必定是旌旗蔽空,声势震天。
但没有这么大动静,就只能是小股士兵,小股士兵,面对一个坚守不出,龟缩于关隘内的庞大军团,自然是不足为惧,挠痒痒罢了。
另一点,这里的黄巾军就没有想过安然撤退,得到的命令,就是拖延官军,至死方休。
正因此,兵尽粮绝,给团团包围,逐渐磨杀,他们也是不怎么怕的,就只要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便成。
面对如此雄伟关隘,内部又有大量守军,貌似还是有一到两位悍将,也确实叫郑升难办。
他蛰伏在高山峻岭内,以山峦为屏障,继续躲藏着,思索着方略。内心谋划着行动。
就这样,驻军两日,每日都是在中军大帐内,同关张讨论战术,以及如何布局军队。
但两日的沉思热议,都没有给他合计出来什么好决策,也没有产生什么灵光。
郑升只能是每日继续冥思苦想,始终都是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