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贤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奏(五)

同样的,董承府内,得知此事的董承也不免有些生气。谁都知道此时的皇帝处处被曹操监视,自己轻易去见,定会被曹操发现,如此便有暴露的风险,且如何将其带出也是一个大问题。不知如何是好的董承只好将吴子兰三人请来,让他们一块想办法。

“将军,吾有一想法,诏书乃柔软之物,可将其缝于衣物内,陛下再以赏赐为名,将其赠给将军,将军便可不会惊动任何人而将其带出。”

“此法甚好,吾这便进宫,向陛下言明此事。”

董承于是一路急赶,很快便见到了皇帝。正在与皇后闲聊的皇帝见其神色慌张,于是问道:“舅舅可是有事?”

董承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说道:“陛下可有隐秘处供我等谈话?“

听着董承此话,皇帝也知定是有极为重要之事,很有可能是王服等人传赖消息。皇帝于是用眼神示意伏皇后,其也表示明白。然后便带着董承到了自己如厕的地方,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时局艰难,舅舅勿怪。”

董承看着眼前这个刚刚二十几岁的外甥,无论是出于亲情还是忠义,皆不免有些哀伤,然后带着一丝哭腔说道:“是臣无能,竟让陛下沦落此境!”

或许是由于自己自上任以来便一路坎坷,对于这些事早已看开了,所以表现出来的是更多的稳重,但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往往便隐藏下去,只在自己一人时才会爆发出来。

“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舅舅此来定是有事吧?”

董承擦擦眼角的泪水,高兴地说道:“陛下,王服传来迷信,言刘备已经答应起兵,陛下,您主持朝政之日就要来了!”

皇帝听到此话,泪水突然便如泉水一般涌出。饶是经过众多场面的他,此时也不免有些兴奋。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再到曹操,他一直都在压抑自己,不敢表露半点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木偶,任人摆布。

若是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只要放弃自己的位置,你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他一定不会犹豫。因为这个位置实在太难了,有时压得他都喘不过气来。所以在当初董承等人寻求他的帮助时,他能毫不犹豫的答应,他太想逃离这个魔爪了。

他不知道刘备,不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只知道刘备是汉室之后,但仅凭这个,他依然不会相信刘备,毕竟刘表刘璋等人还历历在目。他信得唯有董承一人,他知道董承是他的舅舅,只要自己活下去,大汉还在,董承就不会放弃他,一荣惧荣,一损惧损。他这才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董承。

但此事最终又需要刘备,但自己刚开始便对其没有充足的信心,毕竟自己在朝堂之上也听众人说过,刘备数次与曹操战,皆落败。他以为刘备会因这些而对曹操心生恐惧,不会答应此事。但又因为种种原因,他又对刘备心存侥幸。如今得知刘备愿意出兵,自然喜极而泣。

董承看着眼前这个哭的涕泪横流的外甥,也感到十分心疼,看着其缩成一团的身体,便走上前去,小心抚慰着。

“陛下,这些年来,您受苦了。不过这天终是要晴的,大汉也会在陛下的手上再次中兴的!”

二人就这样待在一起,双方谁也不说话,只有手掌摩挲的声音与时不时传出的哽咽声。就这样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屋外的莫些人见董承进去如此长的时间,便隐隐有些觉得不对,于是便将此事汇报了上去。曹操虽认为其不会今日便将诏书带出,但保险起见,还是出发前往皇帝处。

而屋内的董承也将皇帝扶起,严肃的说道:“陛下之苦臣亦知,但陛下不可就此沉沦下去,今当重新出发,审视自身,才有重造煌煌大汉之机!”

情感宣泄出来的皇帝此刻内心也平静了下来,他的脸上重新带上了那副坚毅的模样,“舅舅,朕明白。”

董承点点头,欣慰道:“如此便好。吾此来还有一事,就是陛下需要为臣写一份讨曹操的诏书,刘备一人之力无法抵抗曹操的反扑,故而希望能有此物来助其联络他人。”

“此事倒也不难,朕写一份便是,不过如今曹操如此严密监视,舅舅如何将其带出?”

“此事臣已经想好,陛下到时可令皇后将此诏书缝于衣物内,已赏赐之名将其交给吾,如此一来,便可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其带出。”

皇帝于是便按董承所言行事,并在询问皇后过后定下三日之后来取。董承见事情已经办妥,为避免引起曹操注意,便先行离开了。

董承刚下石梯,便看见曹操正从底下走来,心里暗道一声:坏了,定是有人告诉其了。但是曹操既然已经来了,自己避而不见反而更会引发怀疑。于是董承便主动开口道:“曹将军公务繁忙,平日难得一见,今日来此,不知有何贵干纳?”

“董将军,”曹操拱拱手,“曹某平日瞎忙,也无甚大事。但这些日子头疾犯了,好些日子没有上朝,今天才好些。想起些事情,故而想与陛下谈论一番,未曾想竟遇到董将军。不知董将军此来所为何事啊?”

“也没什么大事,”董承笑道,“不过我说为何近日不见曹将军,原来是因为此事,不知为何至此啊?”

“医师说吾乃是平日劳累,没有好好休息,又因为些事情情绪波动较大,故而如此,调离些日子便好了,这不现在药还未断了。”

董承连连拱手,说道:“曹将军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实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奏(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