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乡村小吏在大明>第二百四十六集 十双银筷

金提举道:“大人这事也知道啊,姚巡检带人经常把灶户的运余盐的船撞沉,然后以抢救之名把盐偷走,这次连着把李灶头的盐弄走,李灶头准备上泰州告状,下官闻得大人要来,让他先躲一下。”

小舍道:“难怪兵营的马庑里有不少盐包。”

江知县声嘶力竭道:“把他找来,明天我要在大堂公审姚匪。”

蹇义道:“你用什么办法去抓他?我看他的兵力不比你差。”

江知县道:“让他来赴宴,我抓他个冷不防。”

蹇义道:“这算你将功补过的机会,我们锦衣卫的人可以帮你。”

西溪县的江知县闻得大喜,立即把主薄典史召集来商议了一番,把县衙附近都布置好兵力,派个机智的典史前去巡检司营房找姚巡检。

不料营房没有,家里也没有。

金提举道:“这厮也许嗅出了味道,只身潜逃了。”

江知县慌了,亲自带人马过去追寻。

蹇义对小舍道:“老江脑子不好使,你陪他走一遭。”

小舍便骑上马跟着江知县一帮人,赶到巡检司,当值的副巡检道:“姚巡检可能出海了,少了一条船。”

小舍道:“看下马少了没有?”

几个人到马庑一查,果然少了二匹马。

小舍道:“这厮好狡猾,再看看营房少了谁?”

副巡检吹了集合号,弓兵全来了,一报数,除了个老弓兵前两天便请假,一个不少。

小舍对江知县道:“赶紧下令手下沿主要通道追寻。水路也不要放弃。”

副巡检道:“姚贼身体笨重骑马功夫不好,虽然带着两匹马,但跑不了多远,下官可以带一路人马沿运盐河方向追。

江知县怒火终于爆发,他手下人道:“全部出动,活着见人,死着见尸,一定要把他抓住!”

西溪的人闻得此讯都出动了,有好事者趁机把姚府翻个底朝天,屋里藏的粮食也抢光了,姚的老婆哭啼啼的闹到县衙。

金提举道:“钦差大臣,这里今晚不会清静,请大人移步寒舍如何?”

蹇义哈哈大笑道:“也好,我这张郎中正要欣赏你家的银筷子。”

金提举没弄明白蹇义话中的含义,掺合着笑道:“好啊好啊,我已经让家小准备好了酒饭。”

蹇义一行人又去了金家,此时天色将晚,暮色降临,金府门头的灯笼已经点亮。”

几个人坐定,酒菜便上来了,蹇义道:“金提举是泗州人,这米酒应该是很厉害的。”

小舍道:“金尚书上回请我们喝过,这酒劲是足,但不容易醉。”

金太太递上了银筷子,蹇义止不住的笑:“家里一共有几双?”

金太太道:“一共十双,还是儿子娶媳妇时叫银匠打得,平时也不用。”

小舍道:“泗州是属于安徽凤阳府的吧?”

金提举道:“元朝初属河南行省。至正年间,属扬州府,如今泗州又属安徽凤阳府。这是因为泗州城北找到了朱家老祖坟。建造了当代第一陵——明祖陵。朱元璋葬了高祖、曾祖衣冠及祖父的尸骨。泗州城带的人多了,也繁荣了。”

蹇义道:“老夫我去过,有东西两城,原本是土叠的城墙,后来用砖石合为一座城。泗州地势低洼,经常水涝,号称泽乡水国。”

金提举道:“大人都知道,为了防洪,城外建了6道月城,城外发大水时先堵住月门,行人出入走月城堤上。”

小舍道:“这六道也太多了吧,估计这墙不挡水。”

金提举道:“这河水多也有好外,特别是交通,皇家漕粮都在泗州转,收粮运盐船都在那停泊。”

蹇义道:“难怪皇上让你哥与宋礼去开河,他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就像游泳摸透了水性。”

江知县来了,脸上带着喜色。

小舍问道:“姓姚的逮住了吗?”

江知县道:“副巡检的快马来报,姚匪在通往姜堰的路上被逮,说是在路边的茅坑拉屎,两匹马停在一边,一下便认出了。”

蹇义道:“回来后立即审,搞得声势浩大些,灭掉这种劣官,给灶户一点生活的盼头。”

等二天,县衙门口贴着公审的布告,四乡八邻的百姓奔走相告,附近盐场的灶户都来了,把个衙门挤得水泄不通。

蹇义让小舍把副巡检召来,让他护送着回到泰州。

李侍郎道:“大人回来了,咱们这里就像打仗一样,纪纲派了庄敬,袁江过来,按照县官的招供,抓走了不少盐商贩。”

蹇义道:“这是他的事了,至少灶户们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蹇义带着队回京城交差,得到了皇上的褒奖,连庞瑛也捞了不少赏银。

皇上听完了蹇义的建议,在早朝上诏令:“此举利国利民,以后要坚持,设立专门巡盐御史常年去各大盐场督查,防止客商勾结,四品以上官员及家人不许中盐营利,暂停开中法,商人换盐引的粮食集中北平调运……”

小舍得了赏银,张王氏道:“舍儿,出去了那么久没给为娘带些什么也算了,亮亮,媛媛你也不想到。”

小舍道:“娘,冤死儿子了,那里除了盐还是盐,真没什么可带。”

如意道:“也是,我爹去过的除了烧饼,便是酒。”

白梅道:“两淮我没去过,听说都是盐碱地,只能种花生。”

亮亮道:“爹,带我们去吃鸭子吧,爷爷教亮亮练拳,要多吃肉才有力气。”

张王氏道:“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六集 十双银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