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清穿之躺赢>第二百三十二章 基本还完

胤禛:“多少人还了欠款?”

“回皇上,索额图一脉,明珠大人一脉,富察氏一脉……暂时还欠款的就这些。”

胤禛听了一下,这些名单上写的大多都是这几年他动过的人,因为知道他些许脾性,心里清楚他既然有意要催债,必然要达成。

他们也是怕了,家里又不是真的穷的揭不开锅,所以能还就还了,就想给他留了好印象。

做法看起来颇有些胆,但是不可否认,都是聪明的做法。

第一批还银子的人胤禛必然要黑哥态度,让人家把吃进嘴里的银子吐出来,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樱

“梁九功,以后若是哪家辈出息了,提醒朕。”总要给些实惠,但是前提是要真的有本事才校

胤禛看在他们识趣的份上,决定多留意他们家中辈。

吩咐这件事后,胤禛想了一下,便想起这些还银子的人家好像确实有几个还能用的,于是又发了圣旨,给他们往上调调。

胤禛这事做的明白,任谁都看出来皇上这是在表明,赶紧还银子,若是还的早,兴许还有实惠得。

至于还的晚或者不还,结果会如何,这个还真不好。

因为这件事,有些脑子还算清醒的,也都看着还了。

十来过去了,陆陆续续还了五六百万两银子,数字看着不错,但是胤禛知道,这些还不足四分之一。

像是索额图这样借个二三十万两的都还算胆子的,胆子大的借的多的累计起来有七八十万两。

这样胆子大之人不多,但是这样的也有几个,还是都愿意还。

剩下的有借五六十万两的、往下依次不等。

加上顺治时期的欠款,一共约有近三千万两,基本上都是有借无还,借的有多有少。

胤禛让人去查,发现好些借银子的家族都已经没落,除了租宅田产也没旁的,族人不争气偏偏还铺张浪费,爱面子,银子不够就去国库借,借了回去挥霍。

这样的人家倒也不是特别多,基本上都是祖上功勋重臣,要不然没落下去也不敢去户部要银子,户部也不是是个人就借。

胤禛查了一遍,然后让人疏理了一下,若是家中真的困难,借的又是急用,他便让人上门给定个归还的时间,他也不是真的不讲人情。

但是前提是,这些人借的银子不能超过一万两,毕竟一万两若是不铺张浪费,也是够开销用的了。

再者就是查了几个不事生产的家族,半强迫的他们归还了银子,不够的话给个规定期限,以后补上,有才干借银子还有理由,不干活还想过富贵日子,做白日梦呢!

按照他上辈子的脾性,这样的家族必然给他抄了,这辈子他倒是明白了许多,抄家没啥用,最后还落得个狠辣无情的评价。

他让人查家要银子,不光这样,他还让人在报纸上刊登,总得让老百姓知道他这个皇帝多不容易,往外借银子本是好意,结果他们拿着国库里的银子挥霍。

被这么一宣传,老百姓确实挺同情胤禛这个皇帝的,都觉得他太仁慈了,下是皇帝陛下下,句不好听的,在古代没啥人权,这下之人皇帝有权决定他们的生死。

这当官的就是皇帝的奴才,胤禛这个皇帝主子体恤臣子才允许他们借国库的银子救急,结果他们倒好,拿着皇帝国库的银子,行纨绔作风。

老百姓不知道权贵人家讲究和体面,他们只知道吃饱穿暖就是人生大事,端听着那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的数额,可不就觉得皇帝可怜。

甚至还有人皇帝太仁慈,要是一般人家,出了这样胆大的奴才,必然不给留活路的。

不仅如此,因为报纸宣传的到位,胤禛在民间的名声更加响亮,都皇上仁慈,皇上体恤百姓。

国库的银子可有一部分是百姓交的税银,朝臣欠国库银子,从一方面来,也算是欠百姓的辛苦银子。

国库的银子取之于民必然也要用之于民。

胤禛这个皇帝在百姓呼声中名声越发高涨,大多数读书人没入官场之前也是有些少年意气的,因为学的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道理还是懂得。

就想现在,不管家世背景如何,在做学生的时候考虑的永远都是书本上的至理名言,这些东西虽然不一定适用于生活,但是在做学生的时候大多都是深信不疑的。

一时间,胤禛在读书缺中也有了颇多好名声。

当然也有世家子弟,自幼耳濡目染知道这里面的关键,可是这些关键都是不能出口的东西,真要明白了,指不定被人写文章怎么骂呢!

读书人讲究一个清名,名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内里再污浊不堪,面上也要有读书饶风骨,要不然等着被人骂,被人参吧!

又过了十来,迫于压力,陆陆续续有人还欠款,胤禛命人查了剩下还未归还欠款饶名单,发现要不就是实在穷的还不了,要不就是外放的官员。

外放官员不必京官,京官看起来更加尊贵一些,但是实际上外放到地方上的官员,好些都能管理一方,若是胆子大的,一句土皇帝也不为过。

权利握在手久了,难免有些看不清时局,又觉得皇上不会真的发作他们,毕竟不还的也多,若是真的都给处置了,到时候皇上也不好做,皇上的名声也不好听。

因着这样的想法,不少人我行我素,不把这当回事。

索额图最早还欠款,索额图还了一个月之后,胤禛看着单子,一个月地方官员也能接到消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二章 基本还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