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

“传书邺城,请明公北上,务必要让幽州出兵”行至琅琊国阳都,与陈群等人汇合后,李澈一脸严峻的对太史慈吩咐道。

“属下这就派人”

第一次见到李澈这般严峻的神色,太史慈也不问缘由,立刻便去安排。

陈群诧异道:“何以如此急迫”

李澈蹙眉道:“天下有变,曹孟德急了,以他的性子,恐怕会不择手段的争取优势,不能再拖下去了。”

陈群叹道:“看来天子遭弑,确实打乱了不少人的安排啊。”

“牵一发动全身之局,已是进入关键时期了,刘幽州若是明智,便该明白此时再不表态,届时不管是何方得胜,他都别想好过”李澈眼中厉色一闪而过,又道:“边境威慑的意义已然不大,在这生死关头,曹孟德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即便是我们陈兵数万,他也不会收手。要做好大战的准备了。”

陈群分析道:“以兖州来说,大约能拿出十万可战之兵,若是与徐州军合流,我军尚有战而胜之的可能。但君侯信得过他们”

李澈摇头道:“不管信不信得过,合流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之前是陶恭祖不想我们大军入境,如今是来不及了以曹孟德的果决,十日内泰山众恐怕就要宣告覆灭,届时徐州军力去掉大半,恐怕无力参与大战之中了。

传信陶恭祖,请他迅速撤走临沂与开阳的民众,以防有变。”

陈群一愣,面色顿时大变,惊道:“曹操难道会屠城”

“他没有时间慢慢控制这些城池,只能依靠恐惧来快速扩大地盘,屠城残暴,但行之有效。”李澈面色难看,事实上以这个时代而言,屠城真算不上什么黑点,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人道主义,也没有什么不杀战俘的公约。

兵戈之事本就是天下至凶,如果杀戮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绝大部分用兵之人都不会排斥这一点。

大汉最后的名将皇甫嵩,在剿灭下曲阳黄巾军时斩杀了十万人,将人头垒成了京观。并非黄巾军人人死战不退,而是皇甫嵩不想养这么多俘虏,影响接下来的剿匪。同时这京观也能震慑不少心存反意的百姓。

陶谦不会否定曹操屠城的可能,但他恐怕不会为了这个可能而撤走两县百姓。琅琊国对徐州颇为重要,不可能随意丢弃。而在守城之时,百姓亦是非常重要的助力,如果撤走了百姓,城池的防御力将会大减。

陈群显然也能想到这一点,苦笑道:“此事恐怕无法阻止了,一旦泰山众覆灭,琅琊国对于曹操可谓一马平川,若他再屠一二城池,这偌大的琅琊国当真是唾手可得。”

“临沂的来不及,开阳的却也未必”

李澈咬咬牙,沉声道:“现在派信使北上,至多不过十五日,子龙便可驰援开阳,以两万青州军守城,战而胜之不可能,但足以在开阳挡住曹操。时间拖得越久,曹操的麻烦就越大”

陈群大惊道:“未经请示,君侯准备直接与曹操开战”

“本侯受命都督青州军政要务,一切皆可自决,事态紧急,岂能事事请示”

“君侯”陈群神情严肃,冷声道:“你可知这种行径最易遭忌讳君侯独领一州,事事自专,早有人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你若再落人话柄,远隔千里的情况下,难保明公不会起疑人心最是难测,最好是不要给别人任何怀疑的机会,这是君侯你自己所言,难道都忘了”

“因为是明公,所以本侯才会这般去做”李澈毫不退让,肃然道:“若他真的就此起疑,那只能说明本侯看走了眼,今后之事再也休提,不如早早退出,学陶朱公西湖泛舟,以求全身而退。”

“看来君侯所图当真非小啊。”与李澈对视良久,陈群呼出一口气,叹道:“但吾还是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明公的性子还是偏稳的,在并州闹事之时再起争端,恐怕有违明公大计。”

“徐州不能落入曹孟德手里,天下也绝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李澈冷声道:“明公还是失了一些自信,尤其是在面对曹孟德之时。固然幽州和并州还不稳定,但兖州难道就真的稳如泰山”

陈群诧异道:“此话何解曹孟德可是由兖州大姓迎立,应该最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有人此前被曹孟德利用当了幌子,可不会咽下这口气。有些人想要的更多,贪心不足,曹孟德也不会一再迁就他们。看似平静的兖州,其下可是暗潮汹涌啊。”李澈冷笑着掏出一封信件递给陈群,笑道:“长文不妨看看这个。”

匆匆阅过信件,陈群讶异道:“曹孟德何以这般辣手势力未成,竟这般恣意妄为,此乃取祸之道。”

李澈叹道:“他太傲气,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指手画脚。这般作为本没有什么错,但时机不对。明公对冀州的那些人可是足足忍了年余,一直到确认了沮公与和审正南的反应,又有了足够的把柄,才下手除害。曹孟德恐怕是觉得自己有乡党支持,所以才敢断然触碰兖州大姓的利益。

但他的权力基础是来自这些人的支持,在根基未成之时过河拆桥,还是急了些。”

“若真如信上所言,兖州岂不是唾手可得”

“此非好事。”李澈摇摇头,冷笑道:“曹孟德吃过一次的亏,难道我们还要原封不动的再来一次自己打下来的东西和别人送来的东西终究是不一样的。本侯也无意和这些蛀虫合作,且先让他们争斗一番,届时一网打尽,岂不美哉”

陈群若有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