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长官派我去孟津接替李典。”郝昭显然对这个任命大出意外,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派他去孟津。
“伯道,派你去孟津接替李典,是军团长亲自下的命令。”赵云说着将命令递给了郝昭,“还有此去前去孟津,所有的重型投石机一律留下,只携带中型投石机前往,越快赶往孟津越好。”
郝昭接过命令看了一遍后,直接干净利索地一个立正“卑职愿往,请长官放心,卑职定能守住孟津!”
当下赵云又向郝昭详细地说明了况,郝昭这才知道,孟津实际上已经成了兵法上所说的死地,华夏军主力将全部后撤,只留下他固守孟津棱堡。
“请长官放心!”虽然明知道进入孟津可能遇到的况,郝昭还是毫不犹豫地立正表态,脸上没有露出丝毫的为难之,“孟津在我手下必定万无一失!只是不知长官要我防守多久?”
现在赵云也不知道郝昭要防守多久,这一切都要看时局的变化,弄不好一直都没有援军也是有可能的。他看着郝昭那种坚毅的表,心中也是一阵暗暗称赞,看来军团长选择郝昭前往孟津,并非是一时兴起,完全出于对郝昭的了解,毕竟郝昭曾长期待在谢飞旁。
“伯道,你在孟津需要坚守多长时间,现在我无法答复你。不过孟津的粮食,可以为一万五千人提供两年之需,所以你只管去守,守的时间越长越好。”
“军团长认为,孟津在你手中必将牢不可破,所以特命你前往接替李典。孟津的棱堡你也曾见过,伯道可有信心?”赵云深知孟津棱堡的重要,他有些不放心地追问了郝昭一句。
“不瞒长官,我也曾去过孟津棱堡巡视,当时便想过要是我来进攻此地,我该如何去才能攻取。”郝昭昂首地站着,那神显得信心十足,要守多长时间好像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只是卑职思考了多,到现在也没有想到破城之法,以我看来,董卓军中也无能破此城之人。”
郝昭的回答让赵云非常地满意,可以说这场战斗的关键,就看郝昭的表现了。
“被围之城,士兵的纪律和士气最为重要,伯道到了孟津之后,一定要好好约束士兵严明军纪,切不可发生内讧。”张郃是郝昭的老长官了,对郝昭和砲兵团的能力非常清楚,他见郝昭如此信心十足,心中也很是满意,毕竟要是砲兵团立了功,也是给他这个老长官长了脸面。
“请张长官放心,卑职记住了。”见张郃提醒自己,郝昭连忙毕恭毕敬地回答。
郝昭表现出来的强大信心,顿时让赵云放心了不少,他从内心赞同谢飞的这个决定,他也觉得让李典去执行这种艰巨的任务,多多少少有些不令人放心。在赵云看来,李典作为城防军指挥守一个普通城池问题不大,但像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城池,还是华夏军的老兵们更加的靠谱。
“伯道,此去孟津事关重大,我再另派两个骑兵中队给你。这两个中队原来是雁夫人所部,也都是华夏军最老的部队,到孟津后你可以让他们执行军法。”
郝昭听了也是大为高兴,虽说两个骑兵中队不是很多,但如果能够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也是一支奇兵。
作为骑兵学校的学员,谢飞有一句话郝昭记得清清楚楚——如果能提前半个时辰到达战场,比多投入一个骑兵军都有用。
每一个骑兵学校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被灌输了这种思想——兵力的使用并不在于多或者少,而在于投入的时间、地点是否关键。
所以对骑兵学校的优秀学员郝昭来说,这两个骑兵中队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10个骑兵中队的作用。
“多谢长官!请长官放心,郝昭誓与孟津棱堡共存亡!”
离开了赵云的司令部之后,郝昭回到砲兵团的驻地之后,迅速便开始做启程的准备。现在砲兵团作战部队接近5000人,跟随的后勤军役夫达到万人,另外配属的马车也极多,准备工作颇是费了一些功夫。
几天后,太史慈的骑二军抵达怀县,当知道郝昭的砲兵团还没有开拔的时候,太史慈专门找到了郝昭,交给他了一个大木箱,郝昭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造型颇为巨大的望远镜。
“伯道,这是军团长特地命我带给你的望远镜,全军仅此一副,璐夫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方才造出这么一台,军团长命令我把他交给你,嘱咐你定要好好防守孟津!”
砲兵团全军浩浩地离开怀县,全军启程开赴孟津,赵云等人亲自出城送行。由于是在治内行军,赵云并没有另派骑兵部队进行护送,随同护卫的是配属给郝昭的那两个骑兵中队。
今年的第一场雪还没有到来,金黄色的荒原上显得异常的萧索空旷,而茂密的森林里,树叶已经脱落殆尽,整个大地呈现出一种肃杀的美感。
三千辆余辆大车缓缓地走在这如画的荒原中,郝昭此次属于轻装前往孟津,他仅仅携带了100台中型投石机,而士兵们则全部一同前往孟津,车辆上装载的大都是些各类罐头、冬装、手棉帽等军用物资。
郝超和副团长韩荀并辔站在路旁,看着郝昭意气风发的样子,韩荀心中却是非常的担忧,在他看来此去孟津似乎凶多吉少。
“团长此番炮兵团进入死地,团长为何还如此欢喜?难不成团长早已想好破敌之策。”
“子岳,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着面前粼粼而过的车队,郝昭的心显得非常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