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笛上春行录>楔子:乌夜啼
达,直登庙堂之高,真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

------

这厢二人的私语突然被清寒沉寂的夜色中传来的一缕轻浅横笛之声给打断——

细辨之,那是一支北朝乐府曲《折杨柳》,曲调幽邃而低缓,似月色素白,悠悠浸入瓜洲古渡潮涨平阔的漫漫江水中,让潮水都跟着音律起伏。渐渐的,曲调愈发高亢起来,彷佛思乡人儿满面泪流的抽泣,蕴着无限哀怨痛楚,令闻者忍不得都心盛乡思,魂离渺渺,冀望借西风之力送往故里归乡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舱二人一时被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所迷,待清醒,却发现此声竟然出自本船之上。青衣人立刻丢下酒盅,跳将起来欲寻吹笛之人。

灰衣人抬手拉住对方,眼中似有明了,只摇摇头“随他去吧!”

青衣人怔愣住,立时顿悟“是那人——”

灰衣人点点头“这玉笛还是李大人所赠之物!”

“李大人为何赠一个鞑子官玉笛?”青衣人不解。

灰衣人微微一叹“李大人对那人也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慨叹他国士气节,壮怀激烈!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青衣人闻言眼色一敛,便又坐回桌几边。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萦绕舱蓬中的笛声越发低徊杳渺,逐渐消失,似潜入江上渔火的恍然隔世间,徒留听者丝丝惆怅,在这春夜里却彷若一笔浓墨写清愁,心上秋色。

夜渐深。

青衣人道“通判大人劳累一天休息片刻吧,就由卑职出去巡夜。”

灰衣人似多饮了几杯,微醺的眼色有些迷蒙,对他摆摆手,便走到一旁的硬榻和衣斜靠下去。

青衣人见此场景,不动声色地退出舱房。

他拎着牛皮风灯四下巡走一遍,来到舵楼之上。与守卫闲话了两句后,他往远处江面眺望,然后漫不经心举起风灯上下晃了三下,月色粼粼、暗影重重,灯光如豆,在轻寒的夜里异常清晰。

过了片刻,正望着江面寥落渔火的守卫突然背上一激,瞪大眼,不由自主抬手指着远方一点奇怪的幽蓝火光结结巴巴道“大人,那边的灯火怎么好、好像在飘、飘------”不料话音未落,就见那一点火光已似鬼火般倏忽而至,直往客船而来——

“嗖”的一声震动耳蜗,也划破夤夜清寂,不明所以间那幽蓝火光竟已降落在了客船眠桅的方向,刹时点燃硕大无朋的船帆,骤地船上一片光亮,火光照进所有守卫诧异到呆滞的瞳孔中。

不待反应,后面的幽蓝火光又接踵而来,“嗖嗖”窜到在外侧船身的各个角落。更令人恐惧的是,那火箭带着一股子浓重的火油跟磷粉的味道,摧枯拉朽般将客船一侧木制、竹编的船篷、舱板燃出半天赤红的光焰,须臾间,熊熊之势便似出匣火龙般暴怒飞腾起来,映得暗夜如昼,热浪冲天------

“失火啦——”恍惚间已惊得一身冷汗的青衣人这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胡乱挥着手高呼,“快救火!”

一时人头胡乱骚动,人声扰攘,恐怖的尖叫刺破幽夜。外侧的守卫被“噼啪”乱飞的滚烫火花溅到,恐惧地四处躲闪,而身上起火的更是凄厉地尖声厉叫着,不顾一切地跳入刺骨江水中。其他人早四下溃奔,去寻找灭火的唧筒跟水囊,顿时船身晃动如倾,江湖如粼。

船着火的青衣人慌乱冲下舵楼,直奔前舱欲先抢救饮醉的上司。

“快快,快去底舱提出那人!”到了舱门口正好与听到动静乍然惊醒的灰衣人迎面相撞,后者已然惊惧到酒醉全消,一边嘶声大叫,一边顶着呛人的浓烟往后舱跑。

后舱机警的守卫早撕下备用的薄纱布将其塞入船尾的一个陶土大瓮中——那是船上日常备好的醋浆水,将汲了醋浆水的薄纱布分发给其他守卫覆在面上,以使浓烟不呛冲眼鼻。

见上司冲将过来,赶紧也给他们分发一块湿透的薄纱覆面。不待他们绑缚好防烟的薄纱,就听船头“轰”的一声巨响,整个船身顿然剧烈晃动,将甲板船舷上的守卫震得东倒西歪。

“快快,快把那人弄出来!------”

灰衣人他们也都被这巨响弄得一时倾覆,两眼昏花。待船身稍微稳住,从甲板上爬起来的灰衣人慌忙高声命令。

守卫们一阵手忙脚乱才打开重重锁关的底舱舱门,下面也早已一片浓烟缭乱,呛人窒息,青衣人带着守卫们冲将下去。未几,待在满舱烟尘中看清眼前情形时,慌忙的人群遽然似被点穴定住般面面相觑——

“王县尉——快,你们愣着干什么呢?那人给呛晕了吗?”留守舱上的灰衣人不明所以,焦急又不耐地探头高嚷道。

“通判大人——咳、咳,那人,那人不见了——”青衣人呛着烟一边痛苦地咳嗽,一边高喊着,声音中充满不知所措的惊愕跟惶惧。

“什么?”灰衣人闻言一愣,不可置信地赶紧手脚并用下了底舱木梯,推开呆立的众人,挤到最前面,眼前一切瞬时如三两根闷棍一记头都重重砸上天灵盖般,令他一阵眩晕,腿一软不由瘫软在地——

就见那锁了犯人的铁链上空无一人,徒留一环铁索泛着幽光,似嘲笑的冷眼,轻蔑地混着烟火气刺痛一干人等的眼孔,而舱底的通风处一块大大的缺口正欢快地将烟气鼓进来。------

------题外话------

自写文一年有余,完文一本,开新文


状态提示:楔子:乌夜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