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新命记>第160章答案

杨振把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就差当面说出袁进招安之前的真正身份了。

杨振说完话,看着袁进。

此时此刻,屋子里安静极了,杨振不说话,其他人也不说话。

大家都知道,如果袁进不同意,不参与这次出击,那么之前杨振做出的决策,根本没有办法实行。

所以,此时不管是当初赞成杨振派人深入敌后打游击这个决策的,还是当初反对杨振这个决策的,全都凝神静气,看着袁进,等待袁进的决定。

而袁进当然也听出了杨振最后的意思,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船队对于杨振提出的游击战术的重要性。

此时的他,低垂着眼帘,把玩着手里的酒碗,沉吟着,心里也挣扎着。

过了一会儿,袁进突然抬起头,直视着杨振的眼睛,沉声说道:“自古富贵险中求!我袁进这个参将是怎么来的,我很清楚!我――跟你干了!”

袁进说完这些话,也不等杨振说什么,端起手里的酒碗,就把剩下的酒倒进嘴里,全干了。

袁进曾经干过海盗的买卖,对于“深入敌后”,然后在“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最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突然袭击,然后杀人越货抢东西这个套路,他很熟悉。

因此,略经盘算,他就知道,杨振游击战术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至少在第一次实施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除了当年东江镇的毛文龙毛大帅对鞑子这么做过之外,其他的大明官军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而且在毛文龙死后,就连地处东虏大后方的东江镇将领们也没人再敢这么做了。

如今,连东江镇都已经烟消云散多年了,过去东江镇占据的海岛基地,也都被鞑子攻占拔除并破坏掉了。

可以说,毛文龙当年的打法,已经多年未曾出现,东虏鞑子们也差不多忘掉了。

在这个时候,杨振重新捡起这么一种战法,一定会出乎东虏的意料之外。

最起码,杨振第一次组织的跨海进攻,一定会出乎东虏的意料之外,成功的机会绝对大于失败的机会。

而且,杨振也说了,万一失败了的话,大家就当这个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反正远在京师的朝廷也根本顾不上这一头了。

“哈哈哈哈――好!有了袁兄的鼎力相助,我们这一次渡海出击鞑子后方,就是如虎添翼,必然能够马到功成!”

杨振见袁进想通了其中关节,哈哈大笑着站了起来,端着酒碗,与其他众将一一碰了,仰起脖子一口干掉。

金士俊和麻克清两个伺候局的人,心情跟着杨振一同起伏,见杨振高兴,自己也是面带笑容,赶紧又给杨振和其他人把酒倒满,然后退后侍立。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问话:“总兵大人!你的意思是说,最近我们就要渡海出击鞑子后方?!

“却不知道总兵大人现在可有什么定案?末将敢问,大人要派谁去,多少人去,谁人领军,又是去向哪里?”

杨振连着喝了两碗酒,已经略有了一些酒意,此时听着声音看过去,却是夏成德在向自己提出问题。

夏成德在之前的军议之上,提出了很多异议,不过到最后,他还是执行了杨振的决策。

这些日子里,夏成德在观察着杨振,杨振也在观察着夏成德。

杨振没有多少时间和耐心,跟这种军中的老油条打太极,磨性子,他的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

如果这个夏成德愿意为自己所用,那就继续留着他,最终把他拉到自己的这边来。

如果这个夏成德始终违逆自己,不愿为自己所用,那就没必要再留着他了,随便寻个机会就能把他干掉,然后收编了他的队伍。

一切都取决于下夏成德本人是不是开眼,是不是识时务。

包括对待吕奇,杨振也是这样的态度,若是愿意合作,就留着用你,不愿意合作,就拉倒,在大战来临之前一定把你干掉,免得坏了大事。

所以,这些天来,杨振也没有单独约见夏成德,也没有单独约见吕奇,他就是要看看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继续留着的必要。

不过观察的结果,却让杨振多少松了一口气。

在那次军议上一直与杨振的意见不合的夏成德,在军议之后,却没有顶着杨振的决策不干,而是基本执行了杨振的决策意图。

夏成德参考了杨振在先遣营的做法,也将自己的部下变成了四队,先是优中选优,精心筛选出了三百骑兵,将自己的儿子夏舒和一批心腹家丁安排进去,搞出了一支精锐的中军马队。

并且集中了他自己手里几乎所有最好的资源,比如甲具,刀枪,弓弩,火器三眼铳,优先装备了这一支精锐马队。

然后,他又从剩下落选马队的那些人中,选出了四百还算身强力壮的青壮士卒,搞出了两支步兵――一支二百人的长枪手队,一支二百人的刀盾手队。

最后,挑选剩下的所有老弱,大概有四百多人,统统编入了辎重杂役队,让这些人一方面做备兵,一方面干杂活。

这些日子以来,夏成德所部辎重杂役军卒,已经开始分批被派到西门外的城墙下面,轮流干起了开荒耕作的屯垦活计。

夏成德所部拣选剩下的这些专司打杂屯垦的营中老弱,每天里早上出城,日出而作,傍晚入城,回营歇息,一切仍行军法,倒也井然有序。

从夏成德的这些做法来看,这个人倒也不是一味的


状态提示:第160章答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