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王迪真正熟悉了解,自带数据包的人不超过二十个,其中就有一个周处,对他的信息掌握无非是三个除三害、改过自新、战死沙场。战死沙场。
周处战死沙场,那是三十年之后的事情,死于平叛异族的战役之中(还有被自己领导挟私报复坑了的前提因素),也算死得其所。
但是所谓的改过自新,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毒害王迪的就是《世说新语》和抄书不求甚解的房玄龄(《晋书》),以为周处真的是求教陆机与陆云了什么人生哲理,毕竟,周处已经是东观左丞,还快三十了,明显已经改过自新完毕了嘛,再说,陆抗的死,间接上和自己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来到吴国之后,王迪在拜见陆凯和其拉关系的时候顺便提了一下要会见陆机与陆云的时候,差点被周围的人笑掉大牙。
陆机这一年才四岁,陆云特么的才三岁!请教你妹啊请教。等你两兄弟有资格去指教别人的时候,人家周处都快五十了,谁指教谁啊?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当时王迪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就是,古人诚不我欺!
最关键的是,再一打听,所谓的除三害也是虚构成分居多,所谓幼年丧父不假,但是家庭教育并没有就此拉下,怎么说父亲也是幼年好学,最后被封为关内侯,做了十三年的鄱阳太守,爷爷周宾也是咨议参军、广平太守,不说书香门第也差不多了,怎么就被篡改的如此不堪?无非就是在熊孩子阶段的确比较能折腾而已,但也没耽误学习啊,也没有堕落到“三害”之手的程度啊,不然怎么就做了东观左丞?那么能打,破坏力那么强,直接去做武将祸害敌军好不好?所以,周处少年时代的那点事基本上都是编造出来,就是为了凸显出一个人渣到英雄的逆袭典范(这个环节中仅靠自己的顿悟是不够的,体现不出大中华教育的伟大之处,所以,必须中间有人出来指点迷津一下,而陆机和陆云兄弟的名气当时已经很大了,又都是吴地之人,故拿来借用一下,却没有考虑到年龄差问题,而房玄龄这个家伙,又把组织编写《晋书》的工作不当回事,各种浆糊剪刀,结果,野史弄成了“信史”)。
孙皓倒不是因为周处二十年前的熊孩子经历就表示怀疑,而是因为这是个比张悌还要纯粹的文职官员啊,虽说武将世家出身,本人也身强体壮,武艺高强,可是,单挑能力强和带兵打仗是两回事啊,你居然让他一下子从东观左丞转职为中央军一线部队的步军领袖?
虽然王迪已经正确了无数次,可是,这一次选择在孙皓看来,确实有点冒险和赌博的意思。
王迪看好周处,不仅在于最后的殒命沙场,而在于平日里担后来周处为什么被领导坑了?其实何止是领导,连同事都合起火来排挤他,说什么吴国名将之后,忠烈果敢,没有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周处在做御史中丞的时候,完全做到了铁面无私,甭管你是什么世家还是权贵,只要在我的纠察范围之内,都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处理,哪怕是你是姓司马的都不好使(梁王司马肜)弄得周围很多人都讨厌他。
讨厌他什么?公平和正直。因为这种人没有办法在道德上打倒,那就只能撵走他,别在这个位置上恶心大家,还是调来一个好说话混日子的,大家一起堕落实在一些。
周处有错吗?没有错,领导不知道吗?知道,但是少数服从多数啊,中书令陈准是难得有良心的,知道司马肜将会报旧仇,指出夏侯骏和梁王司马肜都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进兵不求功名,撤退不怕责罚(划重点,权贵不怕责罚)。周处是吴国人,忠勇果敢,与人有怨隙又没有救援,必将丧身。应该让孟观带一万精兵当周处的前锋,必定能歼灭敌寇。不然,司马肜会让周处当先锋,定会失败。但是,领导不同意。伏波将军孙秀(孙吴宗室)也知道其中的蹊跷,劝周处以伺候老母的理由拒绝出征,但是,周处拒绝了(如果真这么说了肯定没事,毕竟大家只是讨厌他,不是真要弄死他),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于是,违法的梁王不仅没死,还有机会背后捅刀子,于是,周处死了,不见容于这个时代,以一个男人最壮烈的方式死去了,而毁掉他的这个时代,也毁于异族之手。陈准与孙秀两位有良知的人倒也能够寿终正寝,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王迪,看中的就是周处这种能力,也只有这种能力和风格(这种风格要比张悌的更加适合军旅一些),才能凝聚出一支强大的战力部队,周处之死不在于自身武将能力数值太低,而在于发挥时间、磨合时间没有,仓促上战场,只能慷慨赴死。现在,给你时间,让你拿出这种铁面无私的风格去打造一支铁军!
只是这些理由都没法拿出来说(还没有发生呢),所以,王迪只能开始忽悠“陛下,也不是一下子提拔到这个位置上,在军改之前,令其就任无难都督,统管这几千人马,如果能做得好呢,军改之后就按照原计划行事,如果不成的话,要么就转回原职,要么就和张悌一样,放在预备役部队磨练一番再说。”
“好吧,周处这件事便依你了,只是……”孙皓指了指周处下面的那些名字说道“这些人是什么意思?”
周处后面那一长串名单足足有三十多人诸葛靓、陆晏、陆景、陆机、薛兼、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