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大隋>第五章 不愿就算了

来来往往,大千世界,浮华若梦,灯火璀璨。

能等到的从来不是梦想,是结果。

这结果啊,有好就会有坏,实在不值一提。就比如那一刻,高炯虽然心中很慌,脑子有点发蒙,但最起码的思维还是有的。

“回此陛下的话,陛下之家事,臣不敢轻言之。”

是的么,这事你家里面的事,何必要问别人。要怎样,是怎样,你心里不清楚吗?这简直就是在难为人,欺负人。

听到这话,杨坚冷笑了一声。

“昭玄你这是在与朕笑呢吧。这谁都知道,下无私事。一国的储君,未来的子,你告诉朕这是朕的家事,你究竟想做什么!”

被到了,还是被到了。

关于这一点,高炯如何能不知道。会那样讲,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你也知道那是储君,是以后的子。万一在这种事上错了话,那就是百死莫赎,以后救都救不回来。所以呢,为了命考虑,才那样了。

按理来,高炯他应该站在太子这边。

怎么呢,他与太子之间是有一层关系的。

他与太子是姻亲关系,将来太子一旦继位,那他可就是……要知道以前的杨坚就是因为这种身份,一点点……到底,要不是和皇家扯上了关系,怎么可能有后来的那些事。现在他高炯也已经……以后会发生什么,这可就犹未可知了。

想啥呢,清醒一点吧。

同样的事都发生了一次,难不成还能再出现一次。

杨坚不是宇文邕,他高炯也不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能有那样的想法。如果,以前和皇家扯上关系,还有的夸耀,现在那就是一种负担。

多少双眼睛看着呢,怎么能如此!

开玩笑的,那简直就是在睁着眼睛瞎话。

当然了,有些事毕竟也不好。

昔年宇文邕与杨坚结为秦晋之好,未尝没有拉拢世家大族的意思。到底,宇文邕虽然贵为子,但白了他也就是那些门阀大族的代表。如果不能很好的安抚好那些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知道,以前的魏晋就是没处理好与世家的关系才落得个身死国消的下场。

俗话的好,以史为鉴,过去那些王朝的兴衰早已经告诉了后来人,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结局。

联姻,拉拢,通过利益把彼此捆绑到一起。

你看啊,现在你和我的利益已经一样了。反对我,就是反对你自己,这样的话,你自己看喽。

面对如此情况,要怎么做,还不是一目了然。

再了,当年,宇文邕还要平齐,还要灭佛,还要整顿军队南下。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不如此,他又能怎样。

手上的棋子就那么多,总不能全都用烂吧。

是不能,肯定是不能的。

当然了,他也不是笨蛋。有些选择本就是一时之举,度过了那段危难期,该怎样还不是要怎样。

于是,在等到宇文邕平了齐,灭了佛,坐稳了皇位后,他立马就开始整顿以杨坚为首的门阀贵族。

幸阅是,宇文邕去的比较早,他要是离开的迟一点,你再看,你再想,很多事那可就都不一样了。

只不过啊,有些事确实也没办法进行假设。

已经发生的就是发生了,你就算想的再怎么美好,也不可能改变一丝一毫。所以呢,还是要向前看。

过去的事能的清,未来的事那可就不清了。

杨坚肯定不想做宇文邕,他想做的是超越宇文邕。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虽现在,杨坚还没开始做,但总有一他是要做的。太子是未来的子,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他走以后的路,如何能不慎重待之。

“陛下,臣不想做什么,臣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件事的时候。”

没办法了,有些话还是要出来的。

“那你什么时候方能这件事?”

“臣以为下一统,四海升平之际,方才是此事的时候。”

“下一统,非要到那个时候吗?”

“一定要。”

“你的理由。”

“自晋末以来,四海鼎沸,已五百余年,百姓思定,当此时,应承意,顺民心,才是圣人之道。”

“然太子为国之根本,若选择不慎,恐有大乱,为下计,难道不是应该先定一贤明太子,然后再做打算。”

“陛下,我朝已有太子,何忧之?”

终于,终于还是到了这个问题上。

从一开始,他就在想杨坚会到这个上面,所以他一直都在避而不谈。

可你,既然人家决定要,你又能如何。

“卿以为太子贤乎?”

坑,这简直又是一个坑,

太子贤明吗?

这个问题是那么好回答的,真的是有些不知道怎么了。

太子是你的大儿子,是你家的长子,他贤不贤明,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啊。

起来,杨坚的长子,帝国的太子,那确实是贤明的。

在杨坚还是国公的时候,每每有客人来家里,他都会代父亲迎客。迎客之时,礼仪到位,措辞有序,得到了所有饶赞许。

那年政变之时,他也是出了力的。

要没有他带兵在外,有些大臣怎么会乖乖就范。

给有,若是不贤,他也不会……纵然是杨坚的意思,他也是有办法拒绝的。

要知道,当年的杨坚虽有国公的头衔,但白了也就是个高级囚犯。每被人监视着,连自由都没有,怎么能……

如果他要是不愿意,也


状态提示:第五章 不愿就算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