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大隋>第九十章 真的是没办法了(上)

那位饿死在台城的梁武帝,恐怕到死都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

真的,也不怪他想不明白,毕竟他真的已经尽力了。

昔年,晋永嘉之乱,神州板荡,汉族衣冠南渡至此。当时来到这江左之地的很多人其实心中都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事情为什么就走到了这一步。以往,蛮夷也不是没有猖獗的时候,可到最后,那都是……怎么到如今就变成了这么一个样子。

曾经,大周的分裂就是因为犬戎的入侵,秦帝国的奔溃也是由于担心北边的匈奴人。不过犬戎之患到了齐桓公九合诸侯,尊崇王室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匈奴也是一样,秦帝国就算再怎么样,也没有让长城军团和驻扎在南越地区的军队回来。下纷扰又如何,国家盛衰又怎样。我大秦甲士自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刻,早就准备好了誓死扞卫华夏,绝不让异族人踏进国门一步。

事实也是那样,不管是秦末农民起义,还是六过贵族做乱,他们这些驻守边疆的战士,从来就没想着要回来。

大秦甲士甲下,大秦甲士愿为华夏守国门。

生是华夏人,死是华夏鬼,这一生自不悔。

龙在渊,龙腾飞,何所顾!

这大概就是那些驻守边疆战士,心中最真切的想法吧。

过了大秦,再大汉。就算有白登之围,就算有五十余年的和亲,但只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我华夏就一定会兴我甲兵,驱逐异族,布德威于四方。

雄才大略的汉孝武皇帝用差不多一生的时间,驱逐蛮夷,打通西域,拓万里疆域,开百代荣光,后来的事就不了。

没有什么好的,终汉室一朝,异族从未窥视神器,从未有过异心,从未占过任何便宜。

哎,以前是那样的辉煌,可你,怎么到如今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一样是一统四海的帝国,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怎么就,你着算什么。

不好么,这实在是有些不大好。

秦汉如何,并不代表着大晋就会怎样。一代和一代,那到底是不一样的。前人就算有再大的荣耀,那也只是属于前代。这后世究竟如何,到底那还是要看后世怎么做了。

晋做的不好吗?

当然不好,一点都不好。

在当时看来,晋武帝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但在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中,他确实是错了。

晋之得下,来是真的不正。

秦之有下,不历经五百年,只那七代之功就已经足够。汉也是一样。想汉太祖高皇帝起于草莽,逢秦末乱世,随用三尺长剑定四海于垓下。一句话,秦皇的下那是靠着数代饶努力换来的,汉帝的下那是靠着太祖皇帝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你晋武的下呢,那是靠着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

晋宣帝,明明是受命于魏氏二代帝王托孤之重任,可晚年竞行篡逆之事。虽未称王,未弑君,但却是排挤良臣,把持朝政,肆意专权。他的这种行为直接就导致了他的子孙相继做了那谋逆之事。儿子杀了皇帝,孙子篡了位。你这样的开国,又如何能没有问题呢。

想来这晋武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自己是靠着什么上位的,自然是军权。于是在统一下后,收四方之兵于洛邑。当然了,这在他看来还是不够的。魏何以失下,自然是没有善待宗室,没有能拱卫王室的力量。前车之签,后车引之。既然魏是因为宗室不强,才导致亡国的,那我就大封宗室,广建封国。

就是嘛,将军不可信,就削弱,王室没有力量,那就加强。

对症下药,是真的没有错。

王室就一定可靠吗?要知道,汉初就是因为诸侯的力量太强大,从而导致了七国之乱,汉家下差点换人。

知道的,这件事他肯定是知道的。

在分封诸王的时候,他特意把诸王的军队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并没有让他们的力量太强大。

又不是笨蛋,怎么可能会犯那样的错误。

只是晋武的想法很美好,但后来的事情真的就……

有很多事并不是想的那样,有些事啊,到底,那还是要看结果的。

江左诸国的麻烦从晋武就开始了,后来的宋齐梁都在这个问题上兜兜转换,不知道该怎么办。

晋因为诸王太有权最终失了下,那宋怎么办,抑制诸侯,重总大臣。

这样行不行?

当然是不行的。防备了诸王,放开了大臣。宋的灭亡又走上了曹魏的老路。后来的齐就不了。齐是既防备大臣,又打压宗室,最后的结局就是,宗室和大臣联合起来推翻了它。

悲哀啊,这真的是太悲哀了。

到底要怎样啊,这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

不知道,这真的是不知道。

梁武帝在得了下后,想了想,最后决定,大臣,诸王我都不弃,我用宗教的方式来治国。

都不碰,你们随便玩,只要不危害国家安危,怎样都可以。

这样行不行,还是不校

以宗教治国,到底,这真的是太愚蠢了。

且不宗教会不会配合,只那“利”,就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

和尚要吃饭吧,要有住的地方吧,要有活动的场所吧。这还是基本的,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你所不知道的。你要是把那杂七杂澳都算进去,那就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不是这样,元魏太武帝为什么要灭佛,周武帝为什么要拆庙。

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佛教与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真的是没办法了(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