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独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
>等到汉人的朝廷反应过来之后怎么办,看看首领能不能打赢,若是能够打赢那就继续抢,若是打不赢二话不多说,立刻就是投降。

反正在夷人那里他们也算是看明白了,若是自己投降了,汉人是基本不会在对自己做什么的,因为他们需要功绩,而招降他们他们这就是最好的功绩了。

至于被招降之后怎么办,他们也同样不担心,因为招降之后也是驻守在南中,难不成他们不造反还有汉人造反不成么?

所以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太多风险的买卖,唯一的风险就是每一次开战都会有不少的死伤,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攻打城池的时候,不会被汉军杀死了,那么这一场造反他们也就安稳了。

而这一次的造反头子,毫无疑问,那就是那位越嶲夷人之王高定了,当然在夷人那里,他也叫作高定元,只不过因为他喜欢汉人的地方和文化之后发现,再汉人眼中三个字的名字是贱民,这才将名字改成了高定。

(关于南中的记载,正本三国志基本上就是草草了账,要么多扯淡有多么扯淡,所以只能找地方志或者其他辅助方面的史书了,不过幸运的一件事情是,虽然《三国志》里面对南中没有记载,但是《华阳国志》这本同样是权威的史书之中,却是对南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之前说的南中的来历以及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的来历,不过那都是很早的故事了,只能说从汉武帝时期,大汉一共也才四百年的时间罢了。

南中一代一共出现了最早的夜郎国,南夷数反,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等二十四县民反,昭帝始元四年的姑缯复反,成帝时的夜郎余孽和南中夷人合力谋反,平帝末时候的公孙述时,据郡不服。

安帝永初中,汉中、阴平、广汉羌反,元初四年,益州、永昌、越巂诸夷封离等反,灵帝熹平中,蛮夷复反,这次甚至都出现了大汉打不赢这群南中的蛮子和夷人了,最后好不容易打赢了,结果没两年又反了,顺带一体,这次就是雍闿所在的雍家闹出来的。

这次战乱之后,就一直安稳到了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刘玄德直接踏入了成都,占领益州之后了。

不得不说刘玄德就是会用人,他知道南中的事情很麻烦,所以和之后弃张飞而用魏延的时候一样,他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身边的老臣,而是直接动用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将邓方。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补蓉。轻财果毅,夷汉敬其威信。方亡,先主问代于治中从事建宁李恢,对曰:“西零之役,赵充国有言:‘莫若老臣。’”先主遂用恢为都督,治平夷县。

邓方算是没有辜负刘玄德的新人,但是刘玄德选定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确实真的欺骗了刘玄德的信任,甚至可以说他就算不是导致南中最后出现这场暴乱的罪魁祸首也差不了太多。

倒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李恢的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完全都不用多说的事情,但是李恢的决策方面却是有问题的。

邓方当初不得不说是饱经战乱的主儿,其他的先不说,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深入腹地,李恢就不敢像他一样去施为,要知道南中最乱的四个郡县可就是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了。

其中牂柯,越巂分列左右,朱提在前,益州在后形成了南中前四郡,也成功的将南中蛮人和益州的汉人分割开的。

其中这四个郡县之中都是十分的危险的,相比较而说,朱提郡因为太过于靠近益州本土,所以说是最安全的,而益州郡的雍闿家族那是从西汉时期就存在反派种子,真要是论脑后有反骨,哪个能够和雍家相比,雍闿的老祖宗雍齿那都是名列史书的叛徒了。

而在刘玄德进入益州之后,南中四郡里面越巂高定率领的越巂夷人以及牂柯朱褒在两旁,益州的雍闿也是虎视眈眈,而这么个情况之下,邓方这个庲降都督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驻扎地放在了朱提郡和益州郡的交界支出,死死的卡住了他们三个。

邓方就是靠着这种勇气之中带着些许的莽撞扛到了最后的,他将自己放在了三个随时都可能造反的大人物中间,用自己的胆略和姓名将他们看住了,让他们就算是想要动,也不敢联合。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在刘玄德出征汉中的时候,只有一个高定出面儿了一趟,剩下的两个人动都不敢动一下,说白了就是等到他们找到合适的机会了之后,汉中第一场都打完了。

所以最后到邓方去世,整个南中只有一次高定外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将整个南中都弄的一团糟的。

南中之乱真的就像史书说的那么简单么,因为雍闿知道了刘玄德已经去世的消息,然后杀了正昂最后将益州郡太守张裔送到了江东,还从江东那里得到了一个永昌郡守的位置?

在雍闿造反之后,高定和朱褒两个人这才紧跟着杀了当地的长官,然后跟着造反,南中的蛮人也跟了出来,一起南中各种折腾么?

再《三国志》之中的记载的确是这个样子的,这一点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三国志》记载的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的简陋了,甚至都有些明显的叙述不清的感觉了。

所以最后关于南中这块大战,我们更加的相信另一部史书,《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