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扶乱唐>第453章 静待结果

山本小五郎知道的是这一次他们所产生的变化导致他们之间的联络不如以往那么方便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打这一次变化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大唐的眼里。

李倓对他们还是相当宽容的,给他们定下来的是一月之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依旧可以在长安城里享乐,但更多的任务是得把这长安城里的变化告诉给他们自己的国家。

毕竟人家派遣了一大堆的贵族过来,到这就让李倓都给发配下去种地去了,人家的国家和部族还是有知情权的。

一个月的时间,风平浪静,大多数的遣唐使都选择了在长安城中享受自己有限的狂欢。

当然,倭国的节度使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太过鹤立鸡群,大面上也是这么做的,而且人家这么玩的时候是出于真性情,他们玩之前还得在心里面默念一句罪过,这都是为了倭国的大业啊,那虚伪的小表情简直就是让人作呕……

一月之期到了之后,大唐也是相当够意思的,每一队遣唐使都派出了一小队军队护送着到目的地,这对于大部分遣唐使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倭国人来说,却免不了限制住了他们的手脚。

当这些遣唐使被送往各个州郡的时候,一些国家和部族的首领也已经得到了消息,知晓了这一次李倓对遣唐使的调整。

最先知道消息的自然是距离大唐并不遥远的回纥。

牟羽可汗在跟大唐签订了盟约之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商道的重开,很多在回纥人这并没有什么大用的东西马上被拉到了大唐。

不管是在幽州、太原还是长安城,回纥商人又开始发光发热了,而他们带回到回纥的则是真金白银和回纥人急需的东西,这极大的缓解了回纥百姓的压力,让这段时间一直就处于舆论中心的牟羽可汗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

自从他当上了回纥的可汗之后,回纥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战斗民族,大有不把大唐战败了誓不为人的架势,不过在经历了几次战败之后,回纥的百姓累了,倦了,也怕了,大唐在他们心中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妄图翻越他,最终只能夭折在山脚下。

现在,牟羽可汗和回纥人都算是换了个活法,李倓在签订盟约时候答应他的事基本上都做到了,唯独这个的耕种的事,一直还没有下文。

不过牟羽可汗短期内也并不打算询问,因为他知道大唐的百姓之所以饥荒发生的不多,根本就是他们的耕种技术,这是大唐的立国之本,要是直接就对他们回纥人倾囊相授了,显然也是不太现实的一件事。

但是这一次遣唐使传回来的消息,说是李倓改变了遣唐使的职责,这一次竟然直接变成了农桑使,任务就是到一个大唐的郡县去协助管理农桑之事,是要干活的。

牟羽可汗一看就知道,这个职位对于他们这些掌权者来说可是要比之前那些一味的在长安城吃喝玩乐的遣唐使好太多了,一年下来,但凡是他派出去的遣唐使能长点精神头的话,这种地的事也就学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回来在回纥境内一推广,他们就也可以像是大唐人那样,储备粮食过冬了。

而且按照他们抽签的结果,回纥人被分配的地方正是河北道靠北边的一处县里。

这里几乎可以说是大唐距离回纥最近的地方了,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李倓为了照顾他们有意而为的,不过牟羽可汗看到这还是松了口气,要是被分配到大唐的江南地区,就算是学会了耕种技术也是白费,回到回纥基本就是用不上的。

像牟羽可汗这样的君主还是在这一次遣唐使的改革中占了大多数的,谁都想从大唐的身上学到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是正大光明的学习,华夏的耕种技术已经沉淀了不知道多少个年头了,这不是任何一个小的国家和部族在这个时候能掌握住的东西。

当然,倭国的天皇是除外的。

一月之期过去了,长安城送走了这些形态各异的异乡客,百姓们的谈资也少了不少,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相当高兴的,毕竟以往李隆基当政的时候,这些遣唐使在长安城基本上就是欺软怕硬。

遇到了大唐的贵族就像是一条狗一样听话,但是惹上了大唐的普通百姓却是非要欺负人家一下,毕竟他们脑袋上是带着头衔的,大唐也不会允许他们没有理由的死在长安城里。

所以遇到了遣唐使跟百姓的官司,长安城里的平民百姓多半只能认栽,这也让遣唐使们在星一样的存在。

遣唐使们从长安城出发的时候,不光是应该接收他们的郡县接到了礼部的消息,身在黄县的洪源也接到了消息,看完这封简短的书信之后,他直接就把书信放在烛火下烧了,之后起身出门去了。

洪源知道,自己有关倭国人登上战舰这件事的任务,可能才刚刚开始。

再往后,很可能会有着更大的挑战在等着自己,自己要是能做好,就能为大唐避免相当大的一个损失,要是做不好,可能等上两年人家倭国就开着战舰到了大唐的海岸线了。

那种情况一旦要是出现了,大唐再想要安心的制造战舰,就不太可能了,到时候倭国就算是再小,也只有倭国骚扰大唐的份,你大唐连靠近人家都做不到了。

遣唐使这件事,对于李倓来说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他能操作的,能布置的都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等着结果了,这也是对于洪源的一个考验,而且


状态提示:第453章 静待结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