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小宋腾龙>第224章 染院桥

彀英打算在这里稍微歇一下,趁天未大亮派人收拢一下残军,然后就不能再按预定的计划去陈桥门了,那将自投罗网。

时间不多了,人能收拢起来多少算多少,打散了回不来的人马也能在城中吸引宋军的注意力,还有那些家眷,都顾不上他们了。

隔着一条街,彀英隐约能听到有跑散的官眷,正被零星的几个宋军截住盘问,人声渐渐远去了。

现在他离着外城西北边的酸枣门应该是最近的,只要在染院桥①一带别叫宋军截住,他沿着五丈河直接能到酸枣门。

酸枣门的城门早没有了,但一定也有宋军,彀英断定酸枣门不是宋军防范的重点,宋军人不会多。

很明显与他僵持的几个年轻的城民没什么经验,一嗓子估计就吓跑了,但彀英此时不敢喊,对他们说,“我们是宋军,过来搜彀英的,”

一边应付一边往上靠。

从酸枣门出去以后不能再走刘子坡了,那是去陈桥镇的必经之路,因为陈桥镇附近的河道上有沙洲,过河容易,宋军一定会严加把守,他得往西北绕远路,去郭桥。

没人想到他突围突回内城根儿来了,这里宋军不多,他带的人也不多,往哪条小巷子里一藏,宋军也不易找到。

这几个后生要立刻解决掉,一看就没经过阵仗,听了彀英的话想上前来辨认,却谁都不敢。

但墙头上趴着个老大娘,在黑影儿里只露着个脑袋谁都没留意到她,突然扯着嗓子喊道,“搜彀英的都打着火把呢,不会看不到尿盆,是金军!”

一嗓子,几个后生扔了狼牙棒,“哧溜”一下钻没影儿了。

隔着的一间院子里有个老者“哐哐哐哐”敲着铜盆大声喊,“金军在这儿呢——金军来啦——”

远处,张伯英的部下正在循迹往这边赶过来,听到喊声脚下加快,一阵杂踏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彀英如惊弓之鸟,拾了铁棒大步出巷,领着几个人没命的往染院桥跑。

没马有没马的好处,因为宋军也都是步下,加之这一带人少,彀英觉着身后的追踪声远些了,有宋军从远处经过时,他们便按捺住慌乱的心情,像模像样的走两步,诈诈唬唬也喊“咳!给我站住!”

没人时便玩命的跑,身后那几个后生手执木棒,领着宋军又追上来了,“我闻着臭味了军爷,就在前边正风头上,看!就在那儿!都来抓——”

宋军喝斥道,“别喊了,抓他这几个人我们够用了!”

实际是不够用,彀英没有马也是彀英,四十多个宋军在混战中不敌,一下子让彀英打散了。

天马上亮了,彀英赶时间,只有跑,刚刚被他打散的宋军又招来了更多的人。

连玻璃塔上都发现西北片有问题,灯笼也往这边晃。

汴梁城任哪儿都是人,火光如同潮水,渐渐的向西部浸润。

远看染院桥上亮堂堂的,彀英一眼看到张伯英立马在桥上,身后黑压压的不知道有多少手下,如果他再狂跑,立刻便会被张伯英发现,看看身后只有五个人,彀英惹不起,又拐了巷子。

染院桥,顾名思义是在染院附近。

以前染院是宋国的官坊,挺大的一座院子里杂七杂八的家什很多,金军占据汴梁以后,染院为金军所有,日常染一些绢料子,供应越王府以及各级将领、官员家眷所用,染的粗布都用来做军衣。

此时染工和官员们都在自已家里,染院的大门上着锁。

再跑也跑不过张伯英,天光快如马,很明显他已经出不了城了。

此时彀英连拿狼牙棒砸这把锁的胆气都没有,他借着曦光将狼牙棒的尾尖插入锁环,一下子别开了大锁,领人匆匆入院。

最后一个人被彀英挡住了,对他说,“你去别处,从外边把锁再给我合上!”

大门再度合拢,门上“嗒!”的一下锁又挂上,随后那个人跑开了。

彀英打仗从来不主动丢开兄弟,这次对不住他了!一边匆匆往里走,溜目溜眼找藏身的地方,彀英一边想,他也对不住四太子。

黄天荡有事之前,彀英未同四太子一路,他是先四太子一步过江的,不是他临阵脱逃,而是没想到四太子会被困在黄天荡。

四太子从黄天荡逃出来,在江北见到彀英也没怪他,但这次丢了汴梁城的只能是他,四太子先走了一步,把他扔在染院里了。

彀英没功夫难过,没功夫想以后的事情,这里注定缺不了各种布,等躲过风头也许可以乔装一下混出城去。

第一层院子里排列着许多晾布的木架,收工时布都摘了,这里躲不住人,彀英再往后走。

后头是成排的比牛腰都粗的染缸,有几十个。

为防下雨,缸上头都盖着木盖子,这些由朱砂和蓝靛等矿物、由植物汁液调成的染料闷起来也会发酵,因而木盖上都插着透气的竹管儿。

听着染院外人声嘈杂,宋军已经搜索到了附近。

大门外,有军校在大声向张伯英回禀,“彀英身上有味儿,我们应该好找他!”

彀英一听,慌忙将狼牙棒藏在墙边靠着的一堆木头棒子后面,跑回来掀了一只染缸的盖子跨了进去,然后再轻轻将盖子复原。

入缸时彀英已能借着天光看清楚这是半缸红染料,人慢慢坐进去刚刚不会溢出,盖了盖子之后身上的异味立刻没有了,还有点芳香味儿,竹管儿含在嘴里还能透气。

缸底传来脚步声,彀英叼着竹管


状态提示:第224章 染院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