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三国之随身魔法塔>第399章 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好

刘韬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时间绝对是自己的噩梦时间。结果真等文件上来,才发现文件其实并不是‘很多’,至少还没有到,被文件‘山’埋住的程度。

“按照主公的意思……”荀彧稍微解释了一下,“我们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分配,然后由下面的掾吏负责第一轮处理,然后由属下进行第二轮处理。一些鸡皮蒜毛的纠纷问题,已经单独处理完毕。”

“说真的……一个官员不仅要治民,还要负责治下的治安,同时还要负责审理案件。”刘韬想了想,其实他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官员的权力太大。

只是以前他还太守,后面的州牧,这种集权的方法,对他更有好处,那么自然不说什么。现在,眼看就能随便修改制度,那么肯定要按照舒服的来,否则自己非要累死。

“如果要继续针对官府的调整,希望能在明年再进行。”荀彧慌了,主公这是又有什么绝妙的想法?就算有也不行啊,一口气那么多的,谁顶得住?!

“那就明年再改动好了……”刘韬也没辙,他也不希望荀彧那么快就鞠躬尽瘁。

按照原本的布置,鸡皮蒜毛的文件,由下面的掾吏处理,代价是两人同时处理,签字的时候需要两人同时签名,出了问题两人都要承担责任。

不敢说绝对稳妥,至少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权力,也自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非常公平的。

然后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成蓝色、黄色和红色。理论上优先处理红色,然后是黄色,最后是红色放在黄色的情况,毕竟人工分类一般如此。

只是按照这个模式,整个治中从事司的办事效率,的确提升数倍,庞大的文件被迅速过一遍,最后送到刘韬这边。

大概的处理办法已经批注出来,刘韬可以选择赞成,或者简单批阅后发回去重来,甚至可以直接给出他的处理方案。最后,再发回治中从事司,由对应的官吏,进行处理。

其实扣除鸡皮蒜毛的,只需要两个甚至三个掾吏就能自行解决的事情外,能算上蓝色以上的并不多,黄色和红色的更少。

同时本身已经批阅并给出意见,刘韬只需要用后世看养成的速度一扫,然后凭借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以及高超的智力,就能判断这个办法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但并非最好,那么他也不会强求。如果的确还有不足的地方,他可能会稍微提点两句。更多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准’字即可。

“解决了?”不到一个时辰,面前的这堆文件,就已经被他处理完毕。

这并非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是他这边已经结束。一天工作一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嗯,这才是生活!

至于下面各掾吏,各官员是否因此忙得要死,就不是他需要顾虑的。

人不够,再招募就是,这年头,想当官的人太多,这不之前就眼巴巴跟过来十几个,不为难为难他们,还真以为想在自己这边混饭吃,是那么容易的?

隐约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叫做《开创盛世》的古装剧,里面的封德彝在隋朝混得如鱼得水。投了李世民之后,混了个高官,却没办法适应李唐这边的政治制度,以前的花招和手段都用不上,于是处处碰壁,最后郁郁而终。

临死前在病榻上,对李世民那句‘大唐的官,太难当了’,如今刘韬还记忆犹新。

大唐的官难当?还是前朝的官,没有办法适应新朝的制度?那些和自己起家的老伙计,见证了自己从无到有的辉煌,也逐渐适应他怠

偏偏这些半路来的,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别扭,很不适应,或许因此辞官也有可能。

刘韬没打算为难这些人,只是随着时间过去越长,这个情况估计会越严重。正因为这样,他觉得,其实没必要太相信所谓的三国人才。

除非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能适应这种从未见过的政治模式,甚至还因此更进一步。这部分人肯定有,但并不多,更多是黯然辞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某人,说不定最终连官都不知道怎么当,那可真算得上是讽刺了……

相对来说,在自己治下长大,然后从小接受他的理念,理解他治政风格的士人,或许才能真正跟得上他的步伐。真正经历了这些,才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简直就是真理!

累积的文件处理完毕,新的文件增长速度,其实就没办么快,一天最多件。而且基本上只需要扫一眼就能解决,毕竟大乱还没有开始,并州也相对安全。

“主公,一切如你所料,袁绍谋刺董卓失败,或者说还没有正式行刺就被发现,最后不得不远遁渤海。不过董卓不仅没有追究,反而故意隐瞒这件事情,还封他为渤海太守。”大概是五天左右,荀彧拿着一份洛阳来的消息前来汇报。

“他是第一个,却并非最后会对董卓下手的。只是现阶段,你我就默默看着,看看下一个勇士,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再说,袁绍刺董,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刘韬随口说道。

今天是他的大日子,新居已经修缮完毕,当然这是几天前就完成的。问题是今天蔡琰等人过来了,相隔大半年,一家人总算能聚在一起。

只是师范、图书馆和学院的搬迁,大概需要明年才能完成。云中那边改为分校,留了一些导师在那边继续教学,不过最优秀最核心的部分,都会搬过来。


状态提示:第399章 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