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穿越成皇储>第593章 油田

莫斯科,克林姆林宫。

莫洛托夫匆匆走进斯大林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斯大林还有贝利亚,不过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莫洛托夫连招呼都懒得跟他打,直接向斯大林汇报道。“斯大林同志,刚刚驻瑞士大使馆传来消息,美国人似乎想跟我们联合对付德国。”

说实话他实在不想把这个消息转达给斯大林,可也不能隐瞒下来。也不知道这些美国佬发什么神经,上一次他们派来洽谈的国务卿被活活砸死了,怎么还能又提联合的事情,这些家伙是没心没肺吗?!还是因为德国人给的压力太大不得已为之?

“哦?”听到这个消息的斯大林不禁挑了挑眉,似乎他也没想到美国人会再次提起联合的事情。“他们怎么说?”

莫洛托夫如实回道。“具体的倒是没说什么,似乎是想探探我们的口风。”

斯大林点上自己的烟斗,吧嗒吧嗒抽了起来。

一旁的贝利亚开口道。“不久前德国人用一种特殊武器攻击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听说美国人损失惨重。看来美国人是走投无路了,才想要联合我们共同对抗德国。”

“看起来美国人是确实被逼急了。”斯大林似乎很赞同他的说法。“莫洛托夫同志,你怎么看?”

莫洛托夫自然不会同意这种事。“我觉得美国人是不可信的,上次事件他们肯定怀恨在心,这一次主动联络,说不定有什么阴谋诡计。”

斯大林点点头。“美国人当然会记恨,就算这一次因为德国而暂时的冰释前嫌,等到解决掉德国这个麻烦后肯定调转矛头对付我们。不过在那之前德国确实是我们两国共同的敌人。如果美国人想给我们提供物资,我们自然要接收,而且是多多益善。”

“好的,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心中叹了口气,暗道得赶紧把这个消息传出去。“那我这就去回复。”

莫洛托夫退出办公室,贝利亚有些担忧道。“斯大林同志,一旦我们跟美国联合的消息传出去,德国人说不定随时会对我们发动攻击。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很有可能是巴库油田。”

巴库油田可以说是苏联的命脉,上次德国人第一次轰炸美国本土之后,苏联就准备对伊朗动手,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

没想到美国人当起了怂蛋,乖乖吐出了扣押的法国黄金,苏联对伊朗的作战计划也就不了了之。而现在,一旦苏美两国联合达成同盟,德国人很有可能会立刻对巴库油田袭击。

虽然巴库油田里部署了大量的高炮和飞机,可谁也不敢保证那里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万一德国人不计代价的疯狂轰炸,巴库油田还是很有可能遭到重创。而且威胁可不止来自空中,现如今大半个中东都落入德国人手里,德国人的地面部队可以直接从伊朗冲过来。

万幸的是伊朗边界的地形不利于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展开,他们施展不出那可怕的闪电战。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斯大林起身走到地图前,敲了敲地图上的某一处。“看来我们得加快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开发了。”

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在伏尔加河中游同乌拉尔山脉之间,总面积70万平方公里。

因为石油储量仅次于巴库油田,所以又被叫做第二巴库。

这里的历史同样悠久,早在十八世纪就发现油苗,但是却一直到了1929年才开始工业开发。而且之前因为巴库油田已经足以支撑起苏维埃的石油需求,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开发进度有些滞后,甚至可以说是不毛之地。

原时空中,这里也是在二战期间才开始大规模建设,一直到了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

“贝利亚,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将这里建设成超过巴库的油田?”虽然斯大林早就想到了办法,不过身为领导者,这种事自然不好亲自开口。

贝利亚不假思索道。“斯大林同志,如果用普通工人的话进度肯定快不了,不过我们有很多‘特殊劳动力’。”

确实“很多”,苏联在那可怕的大运动中究竟抓捕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关押了多少人,流放了多少人,一直到后世都没有准确的记载和答案,这成为20世纪一大历史谜案。

后世有位叫德.安.沃尔科戈诺夫的俄罗斯人提出了一个说法。

此人曾任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国防部军史研究所所长,是当时少数能够看到最机密档案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在1989年出版的著作《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有多处涉及斯大林时期镇压的人数和规模。据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统计数字等比较权威的资料分析,在1937和1938年这悲惨的两年里,大约有350-450万人遭到镇压,其中60-80万人是判了死刑的。

“根据现有的材料,可以对被镇压者的人数作一个保守的估计。”沃尔科戈诺夫说:“我有许多文献,它们似乎可以间接地证明,350-450万受害者的数字比较接近实际。”

1991年6月,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公布了一个数字:1920年到1953年,苏联约有420万人遭到镇压,其中200多万人是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受到镇压的。作为官方说法,无论是资料来源还是调查结果,均有一定可信度,但统计显然不够全面。沃尔科戈诺夫认为,


状态提示:第593章 油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