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穿越成皇储>第595章 土耳其(1)

希腊,伊朗,伊拉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五国紧锣密鼓的准备对土耳其的作战行动。

伊朗,伊拉克是亲德派,自然不用多说;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也不敢有什么异议。

现在德国俨然成了欧洲一霸,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要成为世界霸主。万一他们这些小国惹怒了德国,都不用德国自己动手,招呼一声就会有好几个国家来揍你了,就像现在的土耳其一样。

话说土耳其是怎么惹的德国?他们也不想多管,反正他们原本就跟土耳其有世仇,正好借这个机会狠狠教训一下,还能顺带扩充下自己领土,简直一举两得。

德国向几个国家出售了即将淘汰下来的战机坦克。因为德军的武器装备更新的太快,这些被德军淘汰下来的装备对于小国来说依旧是很先进的。

周边几个国家大张旗鼓的调集军队往边境集结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土耳其人的警觉,他们也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总统伊斯麦特.伊诺努找来总理雷菲克.赛达姆商量对策。

伊斯麦特.伊诺努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战友,其主要军事助手之一。在希土战争中曾率军在两次伊诺努战役(1921年1月10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击溃希腊入侵军。第一次他阻止了希腊普拉斯将军突入安纳托利亚中部,在援军来到后,他交出了指挥权,但阵地又一次被突破,他返回将敌军击退。7月他被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的佯攻所迷惑,被敌军迂回后路,他认清了形势,迅速把部队撤到卡萨里亚河防线,8月底粉碎了希军迂回其南翼的企图,9月10日,凯末尔发动反攻,击退了敌军。10月,他协助凯末尔反动大反攻,全歼入侵的希腊军队。

1922年任安卡拉国民大会政府外交部长,与列强打交道,他以受害者的身份赢得世界舆论同情,以胜利者的身份迫使对手妥协,他要求希腊军队无条件撤出东色雷斯,英法军队撤离海峡区,表示为此不惜付诸武力,英国外长乔治·寇松逼迫他接受有损土耳其主权的协议,威胁他说:“要拯救你的祖国只剩半个小时了。”他坚定的回答:“请你们记住该怎样同胜利者说话。”他暗中分化英法意同盟,并在报纸上寻求舆论支持,历数协约国对土耳其的伤害,声明“我不能接受有损于土耳其领土完整的方案,不能接受等同于奴隶的地位。”通过强大的舆论压力将对手置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并通过一些小的让步,终于签订《洛桑条约》,不战而收回伊斯坦布尔,将凡尔赛体系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像他这么一个强势人物,自然不会惧怕周边国家的挑衅。可现在让他犯怵的是这些国家背后的主使,不得不让他担忧起土耳其的命运。

总理赛达姆一脸不解道。“会是德国人吗?可我们是中立国啊?”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曾经是横跨亚欧非的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为了重振往日的雄风,扳倒俄罗斯,选择加入了德国阵营。然而战败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遭到了协约国的严厉制裁,丢失了全部的外部领土,还险些亡国。

一战中土耳其被打的裤子都输掉了,俄土战争也让土耳其损失惨重,到了二战,土耳其怕了,不敢再贸然参与战争,便选择中立策略,看看热闹不冒险了!除此以外,土耳其虽然是中东第一强国,但和英法比较起来还是二流国家,土耳其没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和大国叫板的实力,甚至一战时的创伤还未恢复,所以二战一直在休养生息,对于土耳其来说无论参加哪一方都是只能当炮灰!

总统伊诺努一脸严峻道。“除了德国人还能有谁?这个世道中立已经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中立国只是一种“意识”与“态度”,并不能保证自身不被侵略。中立国能否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取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强国)是否认可。而国际外交所奉行的本质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由于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诉求不同,所以国际关系永远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总理赛达姆自言自语道。“难道是之前的贸易纠纷惹怒了德国人?”

在战前,德国就已和土耳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合作,德国从土耳其进口军火工业所必需的铬和其他铁矿砂,同时也是土耳其其他各种原料如皮革、山羊毛、棉花、油脂和烟草等的主要主顾,德国作为交换条件供给土耳其以所需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制品。

战争爆发以后,英、法与土耳其外交部进行了谈判,结果土耳其将原来同德国的大部分贸易都转移到了英法一边,从而使英法共同垄断了土耳其的供出口的剩余铬。

可谁也没想到欧洲战场上法国不堪一击,轻松被德国踹翻;而大英帝国同样也没能坚持多久。

这就让土耳其非常尴尬了,当土耳其讪讪的想与德国恢复之前的贸易时,德国却没有再搭理他。虽然土耳其铬矿储量是世界前列,可也不是一家独有,南非和芬兰同样盛产铬矿。

“要不要找德国大使谈一谈?看看德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总统伊诺努却摇摇头。“很明显德国人是铁了心要对付我们,与其造德国大使谈谈,还不如找美国大使谈谈呢,说不定美国人会提供什么帮助。”

“美国人?”美国人虽然跟德国宣战了,可连本土被德国人轰炸了两次都只能干瞪眼,毫无


状态提示:第595章 土耳其(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