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我的梦幻年代>第五十章 新妹妹(上)(3/5)

“记得以前有人说“中国没有大师,都别装”,中国有没有电影大师不好说,但绝对有大师级别的作品!”

“《平原上的夏洛克》称得上大师级?”

“那只是个很好玩的故事…我觉得看完《平原上的夏洛克》,可以解析出很多东西…比如城乡差异,比如留守老人…”

“你好像特别推崇张一某?”

“你要是拍了几部电影,就知道他的厉害了,他在色彩、构图方面的天分让人惊叹,一个人,一个导演,能用色彩,就让世界记住了中国,那他必然是一个厉害,而且独具风格的导演!”

“《白鹿原》你有看吗?”

“…没,不过我买了电视剧改编权,准备《红高粱》之后就启动。”

“为什么安排《平原上的夏洛克》跟《白鹿原》同时上映?”

“你这问题问的就很没水准…国庆档我们安排了其他电影,《夏洛克》风头正劲,当然要现在上映,至于《白鹿原》,碰巧了吧!”

“你看好王荃胺的《白鹿原》吗?”

沈梦溪摇头:“不看好…《白鹿原》横跨五十年,讲诉的东西太多,有种《百年孤独》的感觉,如果让我来当导演,我肯定没有办法还原电影…没准王荃胺导演找到新的角度,谁知道呢…”

……

他确实找到了新的角度,直接把《白鹿原》拍成了《田小娥传》…

想往《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方向拍,可惜不敢脱不敢草,破鞋不破是第一大败笔;

想往《活着》的方向走,拍成了地方戏剧的mv…

原著里她为了抗争命运的不公而选择勾引黑娃报复郭举人,而电影则展现了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太太不甘寂寞出轨勾引长工,从头到脚都写着我是dàng_fù。

芦苇说得真好:我发现他的格局太小,你给他个大片子他做不了。

对了,《平原上的夏洛克》、《白鹿原》同日公映,前者票房是后者的接近三倍…

——《白鹿原》首日1300万,《平原上的夏洛克》首日2980万…

阿某教育第六代不算什么新闻——当年贾章柯满腔热血,《三峡好人》对擂《满城尽带黄金甲》。

贾章柯各种抱怨:不要再用票房衡量电影的成功,近一个月发生了很多事,影片要产生票房奇迹,背后有许多可操作的因素。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动用了公共资源:比如在某影片上映期间,不准上映海外大片;再比如央视新闻联播都能播出‘某影片今日上映’的新闻。这种动用公共资源的能力?不是每个导演都能操作的?但这时候的票房并非市场选择的结果。

我们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能有个公平的环境!

好了,现在给你公平了:《白鹿原》首日排片18?《平原上的夏洛克》?首日排片25——相差不是很大。

观众自由选择,还是被吊打!

当然?不似《三峡好人》那么惨——没到一百万票房…

网上提起《平原上的夏洛克》,一致好评:

不剥削乡土的情况下?完成了侦探类型的平原变体。正面拍摄、平行剪辑乃至不同介质的影像?都在演员的举手投足之间,自然地融入了影片的整体语境之中。

不故作高深,也没有强行高级,而是让人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纯真与质朴?并为之感动。

张一某一旦有了好的剧本?真的是如虎添翼!

提到《白鹿原》,则是骂声一片:

“原著: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电影:是一个碧池的援交史书;”

“啧啧,沈梦溪还是差了点,看看老王,人家就发现了新的角度:那些年?我们一起睡的田小娥~”

“牛逼,一本《白鹿原》净剩下了一个女人的情欲?无论导演剪辑版最终成色如何也没什么意义了!”

对了,《白鹿原》还引起了编剧芦苇的炮轰:从编剧的角度看?我写了7稿《白鹿原》,没人看原小说比我看得多。对小说我有发言权?所以我要发言。这个电影我不喜欢。电影在改编上应该尊重陕西文化来之不易的成功?一流的小说应该要拍成一部一流的电影。我觉得现在的电影这个水准对不起小说。

而且他去掉了编剧署名…

觉得这电影配不上他的名字!

很淦!

这个跟沈梦溪没关系?他忙着钓鱼,这次有观众的!

……

“笛丽热巴在维语里面是心爱的美人的意思…”

“那古丽娜扎呢?”

“花儿一样的容貌!”

“我去,你们取名字真随便!”

他在跟热吧聊天,同行的还有徐争、雷佳音,准确点说,《大赢家》剧组…

约的是吃饭,沈梦溪给忘了,带着钓鱼竿就来了,然后徐争他们跟着一起去了钓鱼佬的地盘,位于京郊的一处农庄——沈梦溪买来的!

不是学习大佬非,而是这地方确实可以,依山傍水的,久在樊笼里,忽得返自然!

反正大金毛很喜欢这里,可以自由奔跑…

本来,徐争应该陪着沈梦溪,也不晓得他是咋想的,居然让热吧跟着沈梦溪…

沈·单女主·不后宫·梦溪,本来觉着旁边跟着小姑娘,办起事来不利索…

还行,热吧挺有眼力见!

跟着他保持距离,他问一句,她答一句…

也没有故意说什么‘哇,好厉害!’、‘哥哥真棒’之类的茶言茶语。

就很正常一女的。

“你跟雷佳音合作,感觉怎么样?”

“…他特别严肃!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新妹妹(上)(3/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