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我的梦幻年代>第六十五章 杠上了(上)(5/5)

长春电影节毕竟是总局设立的,相当于亲儿子…

怎么才能提升长影节的关注度?

干脆学习上影节整个论坛单元,请来一堆行业大佬,纵论中国电影!

没什么用的,因为下一届总局说不定就去西安了…

长影说死不死说活不活,只能打着新中国电影摇篮的老招牌,振兴长影喊了好几年了,啥反响也没有,整了个环球影城,居然在海南…

唉,长春本是一个有潜力成为影视产业基地的地方,这里有长影制片厂,这里曾出产过很多优秀的影片…

当年,你建个影视基地,现在是完全可以成为南横店北长春的,结果偏偏剑走偏锋建了个长影世纪城!

这是个啥,这是个主题公园,里面是各种电影技术,放03年你说这技术先进没问题,现在问题来了,过了快10年了,里面东西也不更新,再过20年是不是变成博物馆了?

当初要是建影视基地,多好,这里有天然的雪景,不用人造雪;这里有满洲遗址,拍抗战片看着背景也不那么假…

为啥沈梦溪不在长春做影视城?

投资不过山海关,听说过没有?

……

“去电影化就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因为华宜是靠电影起家的。

但是,我认为只做电影是肯定不行的,我了解电影产品,电影产品确实不像你能够完全掌控,就说你拍完了,就会卖好!

好比你今年想拍五部,就能拍五部,第一,导演的准备,它是一个完全艺术系的创作,你剧本不好,你就不敢开机?一旦不敢开机?明年就没有这部电影。

好比说今年徐克想拍《狄仁杰》,但是《狄仁杰》剧本?大家就是不满意?你怎么可能明年上个《狄仁杰2》呢?

假设冯晓刚,你太期待他今年有一部电影了?但是晓刚也特别着急,但他就是没有成熟的故事?或者成熟的东西?他就是要空档!”

黄忠军接着道:“这就是为什么要去电影化的原因,一定想办法在电影之外,找到我们大文化大娱乐。我认为华宜不拍电影一定不是华宜兄弟,但华宜兄弟只拍电影?更不是华宜兄弟!”

“华宜成立这十六年当中?当了多少次的票房冠军,我们有一个导演,拍十几部戏不败,几乎在全世界是没有的,而且华宜兄弟去年是15亿票房?占了14的份额,这个份额超过了迪士尼在美国的份额!”

电影论坛?黄忠军首先发言:“市场份额被其它公司抢走,是好事?我觉得的轻松,很多人觉得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虚?我是真的认为电影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已经非常幸运了?我可以这辈子选择这么一个行业?居然在这个行业里面处于很领先的地位,非常幸运。

我也是高处不胜寒,我也希望有非常好的企业和导演拍出好的片子,像光线的王长田,像博纳的于冬,像梦溪。从我心里我不希望竞争使我们从好朋友变成敌人。我觉得正常的商业竞争是应该的,甚至有的时候在局部的战争上是需要的,有竞争才有进步。其实大家都是为了这个行业!”

沈梦溪微微皱眉,这尼玛都哪跟哪?

不是让你聊中国电影被好莱坞打的各种溃败嘛…

怎么吹起了‘去电影化’?

老王也聊了几句:“导演作为一个项目的创作中心,他应该考虑所有的层面。但是多数导演的认知不够完整,我们要帮他们,我们经常会提出某个演员要换。”

“电影是艺术,但做电影是个生意,必须培养新导演。对新导演的帮扶有时候需要付出代价,年初的《匹夫》票房失败了,但我们不会放弃!”

“我选新导演,态度必须真诚、负责任,不能为了赚钱自己就放低拍电影的标准。”

“未来光线将变成制片人公司,这也是最好的电影公司的产业模式””

“去年,梦溪跟我算过一笔账,中国每年上映五百-六百部电影,报审的有一千部以上,我们至少需要200多个新导演,但是我在整个行业看了一遍,市场能用的导演大概只有100个,而其中光线能合作的可能只有五六十个。好导演缺口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除去扶持新人导演之外,我们还将培养20个电影制片人以及10个网剧制片人。”

“说到培养新导演,梦溪最有发言权,他的所有电影基本用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应该不算新导演了…”

沈梦溪本来安静吃瓜,话题转到他这,他拿起话筒:“我出名的方式大家应该都记得吧?”

“写书?”

“《鬼吹灯》?”

“不是!”沈梦溪摇头:“是《蔷花红莲》这个剧本被李邵红导演买走了,这个事给我上了一课,第一,在大导演面前,编剧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第二,所谓的大导演真的落后时代了,她把《蔷花红莲》拍的乱七八糟,观众完全看不懂,市场也不会接纳,相反韩国版《蔷花红莲》,我担任监制,找的是新导演,我从头到尾盯着,上映后,市场反馈很好,还被好莱坞看重,买下了改编权…”

“从那之后,我就决定了,如果我做电影,绝对要用新导演!”

“我为什么敢用,大概是因为我懂电影吧…有我在,我可以保证电影是及格线以上的作品!”

沈梦溪顺便看了眼黄忠军提醒道:“一家以电影制作出名的内容制作公司,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把电影制作排除核心业务,你其他业务做得再好,观众对你的认知依然是电影公司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杠上了(上)(5/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